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 理 结 果:A
冀工信承字〔2024〕第225号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1416号建议的答复
葛超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河北省第二个营业收入超万亿的产业,基础深厚、门类齐全,已形成交通运输装备、能源装备、工程与专用装备、智能装备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汽车、高速动车、能源装备等部分领域已具相对优势。2023年,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3%,营业收入1.1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在汽车制造、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拥有一系列优势产品和品牌,铝合金车轮、光伏电池、冶金轧辊产销量世界领先,SUV、皮卡、高铁动车组、城轨列车、焊接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煤矿机械、高铁桥梁施工装备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长城哈佛、长城坦克、中信戴卡、晶澳等是国内知名品牌。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部署充足靠前。一是支持产业发展政策。2023年,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特别提出对入选省级典型应用场景、牵头参与重点项目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等激励措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凝聚多方合力,全力推动新兴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税费优惠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制造业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等。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的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对部分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进行了延续或优化,2024年又将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包括新兴装备制造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享受。三是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202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行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科技型企业,省财政按照企业上一年度享受优惠的实际研发投入新增部分的1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1000万元。”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调整3项科技创新奖补政策的通知》将“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调整为“‘十四五’期间,对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研发投入总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的科技型企业,按照企业上一年度实际研发投入新增部分的1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100万元;企业应补助资金不足1万元的,不予补助。企业研发投入以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研发投入为准。”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财政金融合力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创新驱动发展,规定“对纳入《河北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公告目录》的产品,投保经银保监会备案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按不高于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给予投保企业补贴。”
(二)金融支持精准发力。省委金融办制定了《河北省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行动方案》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常态化融资对接。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外资外贸、商贸流通、产融合作、环保创A、文化旅游、邯郸武安、张家口崇礼雪场、奶牛养殖和加工企业等13场线上线下融资政策宣讲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企业清单超过1.8万个,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二是建立重点行业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推送工作机制。已向主要银行金融机构推送了5批次共1302个重点项目及6批次共6465家重点企业。三是有效发挥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融资服务作用。设立工业企业、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企业、涉农企业、文旅企业、绿色金融等服务专区,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挖掘、汇聚分析各类涉企信息和金融资源,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截至2023年底,平台已注册企业64.4万家,累计成功对接融资需求1448.07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专区注册企业10.33万家,成功对接676.32亿元。
(三)创新研发不断增强。一是支持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02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聚焦机器人产业,共布局14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了唐山开诚、开元、百川、博科莱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265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将攻克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系统、机器视觉、多任务协同等多项关键技术,有效提升我省机器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针对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截至目前,12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51家企业的59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累计培育首台(套)智能装备76个。
(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推动科技特派团走深走实。近年来,省科技厅持续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从深入企业调研需求,联系专家供需对接,组建团队签订协议,派驻企业开展服务,建章立制激励约束,先后为318家“小巨人”企业组建选派了科技特派团,涉及高校院所172个,汇集省内外专家1201人。其中,团长由院士担任的3个,由院士团队核心成员担任的4个,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入选者担任的6个,实现了有技术需求的“小巨人”企业派团全覆盖。二是提升助企帮扶精细化水平。落实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精准实施重点行业帮扶。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征集遴选第一批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打造服务品牌,全年举办活动100场次以上,服务企业超万家。三是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为贯彻落实省委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坚决禁止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一刀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科学治理、精准治理、差别管控”,省生态环境厅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升A晋B”专项行动,推动区域特色、聚集性产业创建环保绩效A、B级或引领性标杆企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组成帮扶组,参照同行业内标杆企业和较高绩效评级企业的经验做法,严格按照绩效分级指标,深入对照剖析,全面查找存在差距和不足,指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提升方向,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推进企业在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无组织收集、有组织治理、监控监测水平和清洁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助力企业达到更高绩效指标,着力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实现污染物有效减排。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推动新兴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组织开展各类供需对接活动,推动行业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支持满足条件的企业产品享受国家和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积极推动新兴装备制造业领域相关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金融政策,支持新兴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研发创新驱动。加大对新兴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一是继续推行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时,围绕装备制造业的补链、强链、延链需求,对急需攻克的共性关键技术予以倾斜支持。三是持续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抓好科技特派团的管理服务,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三)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在支持企业、高校联合申报项目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新兴装备制造业项目申报各类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或中长期贷款积极给予支持,指导企业申报省、市重点项目。在为企业实施帮扶方面。继续参照近年来主导产业包联等帮扶工作,深入我省重点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诉求,协调相关部门推进解决,同时组织科研院所和相关专家为企业及企业家提供支持和服务。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组织行业专家指导相关企业不断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能立即整改的督促企业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提出有效帮扶措施,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引导企业向绿色、环保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23日
领导签发:
郝莉笑
联系人及电话:
李迎凯 0311-87800467
抄 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税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委金融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