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政府颁布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便于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更好的理解《意见》的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落实工作,现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说明如下。
一、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意见》出台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把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质量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特别指出要推动“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要加快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质就是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要走质量强国、效益兴邦之路,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自2010年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以来,坚持以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为核心,不断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和质量
安全监管, 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提升,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技术基础逐步健全,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了一大批走出河北、跨出国门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产品,为建设经济强省打下了良好的质量基础。但是,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质量供给水平仍滞后于经济转型升级要求,质量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质量共治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建设质量强国新要求,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意见》由指导思想和目标、狠抓质量提升、夯实质量基础、实行质量共治、加强组织保障等五个部分组成。
二、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意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紧紧围绕落实《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抓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河北制造”的品牌价值,强化“河北标准”的话语权,筑牢“河北品质”的技术保障,推动“河北环境”不断优化,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促进全省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建设质量强省的主要目标及到2020年全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量化目标。
三、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是狠抓质量提升,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从提升工业产品质量,推动“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转变;注重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严格工程建设质量,打造精品优质工程;优化服务管理质量,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强特色产业质量,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等6方面明确了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和区域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
二是夯实质量基础,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从加强品牌培育创建,提升“河北制造”品牌价值;围绕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增强“河北标准”话语权;夯实检验检测技术基础,筑牢“河北品质”技术保障;坚持绿色开放互认共赢,促进“河北环境”不断优化等4方面提出了加强质量基础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是实行质量共治,推动河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从创新审批许可手段,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预防质量安全风险;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共促质量大格局形成;注重分析评价发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透明度等7
方面提出了实行质量共治、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
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意见》的组织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质量强省战略实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工作落实动力;严格质量检查考核,确保取得扎实成效;完善质量法治体系,推进法治河北建设;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质量氛围等5方面明确了加强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