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提升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②

发布时间:2018-03-01 来源:河北日报

提升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②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五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二项任务是提升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在线化

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教文体、医疗计生、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安全生产、交通旅游、国土资源、环保气象、文物保护、水利管理、电子口岸、港航管理等重要应用系统,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综合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电子政务网上服务体系,构建全省统一的网上在线审批平台,打造网上受理、办理、反馈、查询在线审批“直通车”。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利用微信、微博、移动APP等新媒体和新模式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加快推进省公安云建设,提高法院信息化综合应用一体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检察机关电子检务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智慧、融合、创新”的总体思路,逐步构建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应用、管理为一体的“智慧检务”应用体系,继续开展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加快全省纪检监察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建设完善法人、人口、基础地理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开展省级部门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实施政务部门横向和纵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全省政府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依法依规集中有序开放。推进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与民生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市场监管能力。

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全省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公示平台,促进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推动信用数据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通信运营等数据的汇聚整合,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创新信用产品社会化应用,以信用市场服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信息“三通两平台”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泛在的网络学习环境。加快贫困落后市、县教育信息终端硬件建设,推广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基本条件,纳入基本办学指标,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强全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发展文化信息化应用,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集成、传输分发平台,搭建综合性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在线博物馆等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

着力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建设,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实施居民健康卡、远程医疗等信息惠民工程,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发展智慧健康医疗,逐步实现精准医疗、个体化健康服务。推进建设“智慧食药监”信息化平台,完善“药安食美”社会共治系统,打造云上食药监,掌上食药监。引导和支持发展“互联网+体育”,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广泛共享。

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搭建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完善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增强医保服务能力,建设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系统,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业务规范管理。完善优化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实现省内跨区域和跨省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快整合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等基础和业务信息,推动形成统一的省级社会保障信息库,建立全省就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民政业务应用信息化系统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与监控服务,运用信息技术对城市运行开展监测预警、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发展智慧水务、智能建筑、智慧管网,推进建设“智能管廊”和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部署覆盖水、电、气、热、运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感知网络,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进重点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环保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精准化水平。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底所有市县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重点推进城市建筑物数据库建设。用数据管理城市运行体征、用数据驱动城市健康运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水平。

提高城市应急信息化能力。加强气象、地震、人防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气象”融入发展,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保障。搭建公众气象服务云平台,为社会和相关行业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数据和产品,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网格化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结合,推动智慧网格建设。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和决策指挥一体化平台,加强涉及城市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为治安管控、卫生应急、反恐处突、自然灾害应对等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服务,提高城市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信息化能力。实施“互联网+安全生产”,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

建设智慧美丽新农村。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打造“三农”新常态新业态,争创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探索智慧城镇新型发展模式,建设互联网小镇,积极利用互联网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保护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扶贫”,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推进光纤、宽带向贫困地区延伸,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确保贫困县全部建成实体特色馆,实现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