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国务院令第783号)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9号)有关规定,现就《河北省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公众意见。如认为本政策措施存在违反《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含有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内容,请于2025年8月19日前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意见。
联系人:鲍漪澜
联系电话:0311-87902094
邮箱:hbdzxxgyc@126.com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西路402号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8月15日
河北省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北斗系统建设与应用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化北斗规模应用,推进北斗产业发展,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思路及目标
依托河北北斗产业及应用基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以“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联动、生态培育”为核心路径,强化央地合作和区域协同,加快北斗在大众消费、工业制造、融合创新等领域示范应用,提升北斗规模应用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技术-应用-产业-生态”一体化推进格局。
到2027年,北斗在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工业制造、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等重点行业领域渗透率大幅提升,构建北斗时空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全链条能力。形成10个以上标志性应用场景,突破10项以上北斗融合应用关键技术,建设5个以上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测试验证环境,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北斗应用标准规范体系。京津冀北斗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实现基础设施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应用场景共享,形成3-5个跨区域示范项目,打造全国区域北斗协同应用标杆。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北斗基础设施
建设区域高精度定位网络。建设国家时空大数据中心京津冀枢纽,提供区域北斗时空数据服务,构建京津冀时空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基础设施整体利用效率,打造示范性时空信息服务网络。
搭建北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北斗车联网平台,统一商用车数据接口,支持车载一键救援服务,接入“两客一危一重”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内河船舶等。在灾害频发区域和重点行业部署多制式应急通信终端设备,实现大众应急通信能力覆盖,构建北斗与多技术融合的全省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北斗产品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北斗终端、应用软件等产品测试服务。
(二)拓展北斗应用场景
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应用。在地下车库、商业中心等区域建设室内外无缝定位体系,提升定位精度和场景适配性。研发推广面向户外作业及应急救援人员的北斗短报文智能腕表,提供定位、导航及紧急呼叫服务,集成短报文功能探索一键救援模式。探索北斗智能健康养老设备应用,完善老年人智能监护服务模式,强化特殊群体安全防护与健康管理能力。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高精度地图,提升车联网高精度定位性能。研发北斗高精度定位产品,支撑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规范和运营调度优化,提升网约车运营效率,提高共享出行精细化管理水平。拓展危化品运输监管、步道智慧化提升、无人物流配送等场景,丰富北斗应用生态。
工业领域深度赋能。提升北斗时空基准服务协同能力,支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设备协同、智能巡检及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结合北斗变电站时空信息节点建设和地基增强基准站升级,提升电力服务的精准度与稳定性。推动陆上石油开采行业应用北斗等定位与通信技术,支持厂区有害气体监测、无人机全地形巡检、野外作业远程控制,优化生产流程。
融合创新领域示范推广。融合北斗与5G/5G-A、物联网技术,在地下空间建设智能混合定位网络,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定位导航。加强北斗等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支持农机精准作业,提升“耕、种、管、收”全环节作业质量。构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研发北斗短报文与天通卫星融合终端,解决断电断网断路极端场景下应急指挥与信息交互难题。拓展水文测报、尾矿库监测、河道采砂监管等场景,应用北斗等高精度定位与动态监测技术,提升跨领域协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水平,推动空间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产业运营。
(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北斗与5G/5G-A、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支持研发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北斗芯片及关键元器件,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实施一批北斗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突破全域覆盖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集成应用与大规模服务、融合卫星/基站/传感器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通导一体低空智能监管等关键技术,增强系统自主可控性和应用可靠性。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北斗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构建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北斗科技成果在冀孵化转化。围绕北斗规模应用基础设施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应用重大难题,推动形成泛在智能的时空信息要素服务。
(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孵化一批专注于北斗导航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位置服务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其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瞪羚企业。通过定向招商、场景开放等方式引育骨干企业,培育“链主”企业,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协同-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发挥上市服务联盟和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河北基地作用,助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布局北斗产业,引导资源高效配置、产业集聚发展。
(五)培育北斗试点城市
石家庄市:聚焦北斗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终端制造等领域,培育领军企业,加快中小企业集聚融入产业生态,打造“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完整产业链。引育重点企业50家,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推广北斗终端超10万台/套。
沧州市:推进北斗数据资源标准化归集,建设北斗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跨领域跨区域数据共享。打造“北斗+游船AIS系统”“北斗+大运河步道智慧化提升”等特色场景,推动示范应用覆盖核心领域和重点行业,推广北斗终端超16万台/套。
雄安新区:吸引优势企业及研发机构落地,建设国家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一平台三系统”(时空信息运营服务平台,民用短报文通信业务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业务系统、时空大数据业务系统),打造“北斗+地下空间、数字淀乡、无人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工地”等应用场景,形成涵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终端设备制造等各环节的产业生态。引育5家以上优质企业,打造北斗硬件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实现高精度芯片(模组)年产能10万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要素保障。落实省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资源要素,对北斗领域的重大项目,在规划、用地、环评、用能等方面予以支持,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北斗产业发展。
(二)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完善与北斗应用相关的数据管理、位置服务、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积极推动制定北斗应用相关技术标准,推广相关行业规范落地实施。加强北斗应用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强化运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要求,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安全。
(三)加强人才引育。依托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北斗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举办北斗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四)深化宣传推广。用好各类宣传载体和平台,科学开展宣传引导,普及北斗知识和应用成果,提高全社会认知度。组织北斗应用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活动,推广典型案例。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合作,推动技术共享和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