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北京冬残奥会赛程过半,张家口赛区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持续平稳运行。“电波卫士”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斗在保障一线,守护着张家口赛区的空中电波秩序。
张家口冬残奥村频率主管李嵩
“作为党员,既要有面对疫情压力时的大无畏精神,又要有敢为人先的冲劲拼劲。”在张家口赛区冬残奥村无线电保障临时党小组会议上,李嵩如是说。来自省工信厅石家庄无线电监督执法局的李嵩,是冬残奥村频率主管,“80后”的他阳光而不失沉稳。冬残奥村是各国代表团进入赛区的第一站,工作头绪多,疫情防控压力大,李嵩团队既有安检口设备核验贴标和日常保障监测任务,还要承担为各国团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远端安检任务,李嵩一项一项梳理、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对接,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冬奥保障让我成长了很多,不仅是业务能力、协调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更让我认识到团结的重要。”作为这个包含12名保障人员和12名志愿者庞大团队的负责人,李嵩对每名队员的特点都了然于胸,在工作中也善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与大家共同成长。一年的预热、两个月的备战、76天的连续奋战,从冬奥到冬残奥,从冬奥村到冬残奥村,李嵩带领他的团队与场馆各领域团队精诚合作,将最好的一面留在冬奥保障一线。
山地转播中心
无线电设备检测工程师张翠芳
“90后”张翠芳来自河北省工信厅邢台无线电监督执法局,是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转播中心设备检测工程师。保障期间,她扎实做好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工作,多次组织开展无线电政策现场宣传、远程培训,场馆各业务领域、合同商、志愿者200余人参训,累计检测设备800余部,发放标签2293枚,确保入场设备合法合规,保障场馆赛事转播、新闻发布活动顺利开展。冬残奥会保障任务就要结束了,张翠芳在工作交流中说:“三个多月以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压力,但得到的更多是欢笑和骄傲。大家一起工作这么久,离开还是很伤感,希望我们能再并肩作战!”
张家口颁奖广场
无线电频率管理工程师张昊波
张昊波是张家口颁奖广场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唯一一名在闭环内工作的人员,来自河北省工信厅秦皇岛无线电监督执法局。由于要兼顾监测、检测、设施维护、沟通交流等各类工作,他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团队。“要想各种工作有序进行,就得合理科学规划”他说。规划时间——利用下午的时间做设备检测,晚上颁奖活动开始前将重点工作放在安检口,活动开始后还要关注场馆电磁环境。把握重点——环内四个安检口都不在一起,他安排两名志愿者在媒体进出的重点时间常驻媒体通道安检口,并与各安检口安保团队时刻保持联系,有情况第一时间处置,保障期间在安检口累计检查设备700多台次。由于服务对象多是外籍人员,他还要发挥英语特长做好沟通交流。统筹兼顾——他每天还要开展日常电磁环境监测、巡查,及时排查不明信号,并定时对固定监测设备进行重启维护等等。“每一次亲眼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都激动万分、感慨万千,更加坚定了为冬奥会、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制服和注册分中心
监测车驾驶员田哲峰
制服注册分中心田哲峰来自河北省工信厅无线电监测站,负责监测车辆安全驾驶和维护等工作。崇礼的冬天下雪多,道路湿滑,视线特别容易受影响,田哲峰未雨绸缪,提前购置了一些除雪工具,在崇礼下雪天气了起到了重要作用。每次团队出发前他都对车辆开展细致的检查,及时更换一些易损件,消除隐患,让车辆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了给技术人员提供最佳路线,尽量缩短查找干扰的时间,他提早熟悉场馆的相对位置和行车路线,研究最安全和用时最短的路线,提升了团队排查干扰的工作效率。“我多做一点,大家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保障工作中去。”他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闭环管理规定,在保障驻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每天对监测车消毒维护清扫,按时对车辆进行防疫消杀。冬奥会比赛期间,他积极参加场馆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