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董事长卢勇正和技术人员一起,对超薄、轻量化抗辐照玻璃的配方进行调试,为未来航天玻璃新产品进一步升级积蓄创新力量。
他们最新研发的柔性抗辐照玻璃、高强抗辐照玻璃及照明窗口玻璃产品成功应用在了中国空间站,填补了我国航天玻璃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再一次为航天事业贡献了“河北力量”。就在前不久,星箭玻璃入围了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特种玻璃行业中唯一上榜者。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未来,我们更要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卢勇说。
凭借发力于“专精”,星箭玻璃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瞄准某一行业领域,做专做精核心产品,在市场上打响企业品牌,已经是河北“小巨人”的发展共识。
“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规模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快速成长,正不断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河北聚焦政策惠企、创新活企、服务助企、环境稳企,全力打造‘小巨人’企业河北方阵。”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董继华介绍,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河北省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7家。
精耕细作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在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展厅,飞船、空间站、月球车等各种航天器模型一一排列。
荣誉的背后,是技术研发的加持与助力。
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到10%投入研发,通过无数次配方调制和无数次高温下反复论证和实验,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光学玻璃科研生产产业链。如今,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产品已从单一的抗辐照玻璃,发展到普通抗辐照玻璃、高强度抗辐照玻璃以及柔性抗辐照玻璃三大类,广泛用于各种轨道飞行器,填补我国航天玻璃技术领域空白。
神玥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玥软件”)董事长郭永强三年前下定决心,“研发,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要用自己的拳头品牌冲出一条路来。”近三年,神玥软件的研发经费突破1.5亿元,2022年研发投入资金占到营收的25%。“贝贝平台”就是神玥软件创新研发的产物。新版的“贝贝平台”在数字党组织、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工商联、数字房地产市场、数字住房保障、数字住房公共维修资金、数字住房公积金等8个业务场景上全部落地,为组织提供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组织管理效率。
创新研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近年来,河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实力突出,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据统计,近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30%,约1/4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50%;拥有I类知识产权2985项,户均拥有8.9项;222家企业主持(参与)制(修)订标准;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544个。
“目前‘小巨人’企业呈现出‘789’特征。”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处长刘胜利介绍,“小巨人”企业超七成拥有“补短板”“填空白”产品或技术,超八成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九成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不断涌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成为河北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之一。
精准服务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创新研发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上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智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室,各种精密仪器有序放置,久智科技技术总监兼研发中心主任谷巨明正在指导工作人员如何使用扫描电镜对产品形貌进行观测。
“久智科技作为高端石英材料制造商,综合科技实力雄厚,是全球主流的光纤预制棒用石英材料生产企业。”谷巨明介绍,目前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但几年前,该企业受市场、规模、技术单一等因素影响,年销售收入基本维持在6500万元左右。廊坊开发区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设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促成企业承担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产能实现大规模提升。
久智科技的故事,是河北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
“河北省运用政策、财税、金融、创新、人才、市场、宣传等措施,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打出政策‘组合拳’。”刘胜利介绍,河北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出台《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若干措施》《河北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河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实施省、市、县政府领导包联服务制度,建立“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尤其是面对“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围绕企业需求,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打造专属“专精特新”信贷产品。刘胜利说:“河北建立名单推送共享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四年销售额年均增幅在40%以上。“公司计划扩增产能,需要融资3000万元。邢台市工信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马上协调邢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帮助解决。目前已使用中信银行的信用贷款900万元,这可真是及时雨啊。”谈及企业资金问题,公司副总经理刘晓萍说,这些资金将用于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以及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等。
一揽子专属支持政策,加快了河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步伐。2022年以来,河北省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入选第三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小巨人”28家,排名全国第7,争取国家资金5600万元。
董继华表示,河北将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着力推动企业创新,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精益求精
打造动力澎湃“新引擎”
在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杨勇峰脚步带风。杨勇峰是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带领的这家公司2017年才成立,但仅用短短几年时间,便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围绕芯片后道检测服务,圣昊光电研发了低温芯片测试机、高速双温芯片测试机等十余款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智能化检测设备。”杨勇峰说,自2020年实现量产后,公司生产销售各类检测设备80多台,2021年产值突破2亿元。
目前,河北3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分布于高端制造、医药生物、化工材料、光电等行业,部分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支撑河北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数据显示,河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小巨人”企业资产总额达1549.73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营业收入1271.06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润123.63亿元,同比增长19.96%;上缴税金57.18亿元,同比增长20.89%。目前,8家“小巨人”企业主板上市。
“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捕捉市场新机遇灵敏度高的特点,我们将继续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新机遇,着力企业发展数字转型,主攻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助力‘小巨人’企业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刘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