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造提升,雄安新区陆续出台了《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传统产业抗疫纾困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文件,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支持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迈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开展惠企服务,实现企业服务一点登录、一站尽享、一网通办,雄安新区研发建设了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
平台介绍:
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www.xaiip.org.cn)于2022年2月28日正式上线,截至2022年6月5日,平台注册企业1319家,已成为支持传统产业、服务企业、科技企业三类企业发展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整合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跨境电商服务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企业数据账户”,形成雄安新区产业画像和产业大数据,依托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以数据留痕推动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实现政银企互信,切实解决企业政策申报、项目融资、人才引进、产品销售等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该平台根据三县产业特点分行业分领域建设行业子平台,支持企业将数字化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实施传统产业"智能+"提升专项行动,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进程,助力传统产业转型打造为本土特色和优势产业。
平台运行现状:
政策服务推行不见面审批
采用政策结构化方式,实现政策与企业自动匹配,由“企业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企业”。企业直接调用数据账户中的数据,在申报奖补政策时无需重复填报,大幅减少了政策申报时间水平。从政策申请到奖补发放全程网上一口受理、全程不见面审批。
截至2022年6月5日,平台共上线政策16项,其中中小企业降成本补贴措施成为申请热点,“承租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企业租房补贴”共33家企业进行申请,该政策在全国创新性的将补贴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发放且跟踪企业奖补资金定向使用于房租支付。
通过数据治理支撑金融信贷
一是突出货币政策工具直达性。创新性打造“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模块,开辟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新路径,企业可在线直接申请,享受优惠利率贷款。二是突出信贷支持精准性。设置“特色专版”模块,开通首贷、续贷、信用贷三个“线上中心”,设立绿色、供应链、科技创新三个“金融专区”,分类整合相关信贷产品,开辟专属对接通道。三是突出上链数据的真实性。依托区块链技术,平台入驻企业信息均由其自行填报,建立企业数据造假及修改惩处机制,为实现企业数据由“信息向信用、信用向信贷”转化提供支撑。目前平台所发放的贷款中信用贷款比例100%。四是突出工作推进的全周期性。平台设置融资对接进度监测、贷款驳回跟踪、政策工具使用督导等功能,监管部门可实时掌握银企对接进度并进行督导推进,提高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积极性及企业融资服务效率。
截至2022年6月6日,产业互联网平台申请贷款企业63家,共申请68笔贷款,通过63笔,通过率为92%,贷款金额2.24亿元,单笔平均360万元。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平均发放时间为2天。
造数字贸易枢纽地
疫情下传统贸易受到严重冲击,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在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将助推全球数字贸易加速发展,而贸易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将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主体。
2022年4月雄安新区启动雄安数字贸易系统建设,首期建设了雄安跨境电商数据节点(海关三级节点)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共完成29笔跨境电商业务,总计出口货值94.78万美元。其中于5月16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首次在雄安新区落地实施。
搭建人才供应链模式
雄安产业互联网平台共发布7项人才政策,接入29家培训机构。截至2022年6月5日,“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开设了医药卫生、纺织、汽车、快递物流、建筑、家政服务、机电机械7个行业招聘专场和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5个人才招聘专场以及3个直播带岗频道,共有34家企业发布了110个岗位需求,共注册人才84个,20个人才投递了17个需求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