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朵云,让保定维尔售后运维更便捷
—— 云上的河北企业③
前身是国企的保定维尔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市场化转型的阵痛之后,在信息化时代又迎难而上。2018年,企业主动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为企业实时了解售后设备的工作状态与运维保养情况提供了参数依据,为设备研发与质量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根云的帮助下,保定维尔足不出户就能为千里之外的客户运维设备,实现了由生产型到服务型的成功转型。
半年节省差旅费100多万元
近日,保定维尔研究所电气室主任田静,打开笔记本电脑中的根云应用平台,鼠标轻击,一串数字生成。随即,她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位印度尼西亚客户的电话:“您好,刚才反馈的问题已处理,参数已重置,请检测设备。”
相距5000多公里,无需赶往现场,在办公室动动鼠标就能解决设备问题,在维尔工作了16年的田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虽然属于工业母机类制造企业,但对维尔来说,设备售出后运行维护是一件比设备生产更令人头疼的事情。
送达设备后,维尔还要为客户安装、调试。作为工程师的田静,会跟随售后服务人员一同参与设备调试,每次出差短则1个月,长则2个月,有些问题不大,但也得在现场盯着。
说起以前出差的日子,一旁的工程师王欢说:“出差的同时,公司的工作也不能丢下,只能白天调试设备,晚上加班赶任务,工作效率很低。”
不是在现场调试设备,就是在出差的路上。田静说,电气室共7位工程师,过去没有一天聚齐过,最少时办公室只剩一人。虽然售后服务人员有三四十人,但十几年来一直感觉人员短缺。
这一切,都在企业上云之后得到改变。
“别小看这个小盒子,它让我们的出差次数和时间大大减少。”田静给记者展示了能够在设备上即插即用的物联网智能网关,它连接着设备和网线,工程师可以在根云后台清晰地看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参数。
即将发往印度的两台设备搭载着网关,田静可在办公室里为客户调试设备。她说,如今,公司为所有的国外客户都免费搭载了网关,方便售后调试运维,由此大大减少了出差次数和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企业来讲,最明显的好处还不止这些。
“仅2018年7月至12月,公司就节省了100多万元的差旅费。”维尔董事长肖忠庶说起根云对公司售后服务的改变时,难掩欣喜之情,上云后,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设备故障率降低三分之二,客户满意度提升41%
“我要再订2条连接网关的自硬砂铸造生产线。”
“没问题。”挂掉电话,肖忠庶得意地对记者说,打电话来的是老客户山东国创风能装备有限公司老总,这已经是他们今年第2次订货了。
去年底国创订了8条连接网关的自硬砂铸造生产线,今年初订了2条,这又订了2条。12条生产线分3次订,为啥?
国创老总这才给肖忠庶说了实话,之所以没能全部从维尔订货,是因为之前一直在货比三家。现在,他放弃比较:“同类设备中,维尔生产的自硬砂铸造生产线故障率最低。”
生产线故障率低的原因,在于有了根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它却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这之前,设备的调试结果非常依赖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肖忠庶说,优秀的技术人员调试出来的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低。但经验不足的技术人员,就无法把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设备运行时故障率高。
企业上云后,通过根云应用平台,工程师可获取设备调试的实时参数,远程操控进行引导、干预和观察整个调试过程,将设备运行状态调试到最佳状态,降低了对个人技术水平的依赖。
根云在设备运维中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记者采访时,研究所副所长母向东的电脑发出故障提示。原来是系统监控到一个台湾客户设备的液压系统数据出现波动,发出报警提示。
一旦系统监控到设备数据异常,就会向客户和维尔同时发出报警提示。母向东说,这个故障有可能是液压泵内部进入了异物,清理一下即可。
但在过去,由于不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时就成了大故障。母向东回忆,曾有个客户发现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排查发现进入了异物的液压泵已将油泵全部磨损,只能联系厂家更换液压泵,停产6天,损失上百万元。
企业上云后,维尔售出的设备故障率降低了三分之二,客户满意度提升了41%。
根据设备运行参数,精准安排备件生产
“您好,贵公司垂直线设备的型腔底板已使用了4800小时,即将报废,请及时关注设备使用状况,我们已安排备件生产。”
在键盘上敲出“保定维尔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落款后,王欢点击了一下回车键,这样一条暖心的提示信息就发送到了客户手机上。
“手中有云,心中不慌。型腔底板使用5000小时后就会报废,提前通知能避免客户遭受更大的损失。”王欢笑着说,根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能够监控到客户设备配件的使用状况,从而可以为公司科学生产备件提供参考。
在运营部的机械科,王欢给记者展示了两个外形相似但不同的圆形零部件。“这两个零部件看上去相似,但使用寿命相差甚远。扁一些的叫滚针轴承,使用寿命为35000个小时;瘦长点的叫磨损块,使用寿命只有3000个小时。”
使用寿命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了备件的易损程度与更换频次。王欢说,为了满足备件供应,像磨损块这样的易损零件,车间都有最低库存量,但因为备件有很多种,并非所有的备件都有库存。
讲到上云之前的备件生产,王欢说,之前,车间只是凭借经验来生产备件,但因为没有数据支撑,无法实施精细化生产,往往是客户急需的备件没有库存,库存的备件客户不需要。如此,既影响正常生产,又占用大量资金。
根云出现后,备件生产向着定制化方向发展。根据后台汇总的设备运行参数,车间再也不用盲目安排备件生产了。在客户的零部件损坏之前,公司就已安排备件生产了;客户零部件损坏后,就能马上拿到备件。
不仅如此,多台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为备件升级提供了数据支撑。对于那些易损坏且更换频率高的零部件,研究人员一方面安排车间多生产一些,另一方面还要研究零部件的易损原因,努力提高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既满足了备件生产需求,又能够合理规划备件库存量,维尔的备件生产越来越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