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协同创新 促进我省产业加快转型跨越提升

发布时间:2017-02-17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协同创新 促进我省产业加快转型跨越提升

——打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任督”二脉(下)

“中关村智造大街汇聚了国际国内强大的创新力量,河北企业在苦苦攻关的科研课题,这里很可能已经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与河北的制造业优势亟待高效率、有质量地对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日前举办的京冀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上,中关村智造大街总裁程静呼吁。

北京中关村智造大街2016年7月正式开街,这是全国首个汇集“智能制造”创新创业资源的街区,中关村智造大街将建设成为智能制造的产业孵化中心、标准创制中心、国际技术交流以及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这个街区的目的,一方面是围绕人工智能等高端核心技术,打造高端智能制造创新要素聚集区;同时通过围绕智能硬件产业链布局,积极抢占智能制造制高点和话语权,形成能够对标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等前沿战略的新路径;第三个目的是支撑双创走向高精尖,助力北京产业转型,建设服务京津冀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支点”所在,既可以使北京的创新优势和河北生产优势相结合,“撬动”我省产业加快转型,跨越升级,又能使三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实现共赢发展。

然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面对北京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有着“近水楼台”之便的河北,所承接与转化的却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说:“协同创新要求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共同发展。三地要加快推进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示范行动,组织三地重点企业参与国家‘智能制造工程’,支持组建产业创新联盟。”

目前,京津冀拥有北京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石家庄药用辅料创新型产业集群、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等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我省有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等6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以及安国现代中药、安平丝网等46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从数量来看,创新型产业不少,但是优质创新资源不足、整体规模不大,京津创新资源在推动河北产业升级方面的能动作用并没有充分释放。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建国建议,三地要携手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以“互联网思维”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耕三地创新资源;加强京津冀区域科技人才制度衔接,共建创新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人才在三地跨区域流动;共同建设以公共技术服务、人才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中介服务平台,整合京津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协同创新方面,廊坊市走在了全省前列。近日,廊坊市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廊坊“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建设,搭建承接北京优质科技资源的高端平台。廊坊借势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石保廊全面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北京中关村-固安-永清-霸州方向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带。廊坊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三年内突破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突破600家;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在现有各类孵化平台8家基础上,力争三年发展到200家以上;支持华夏、宏泰等本土民营企业在海内外建设高科技孵化器,力争三年达到50家以上,未来三年,市财政出资50亿元,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300亿元,为孵化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三年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40%。在已经引进京津6000多名科技人才基础上,力争两年再引进3000名。

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说:“要积极引入京津先进生产要素改造提升我省传统产业,加快与京津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转化实验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加强技术供给与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围绕我省重点发展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京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对接,吸引高端优秀人才为我所用,科研成果在我省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