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通过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方面率先发力,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了三个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
据介绍,我省在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包括 G3京台高速廊坊段、G4京港澳高速、G5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G95首都地区环线张承高速张家口段、G95首都地区环线张承高速承德段、G111丰宁至京冀界段、G233津兴线、G335滦赤线、廊坊煤矿路、S235京原东支线、G228秦唐界至汉沽段、S215黄辛线北延。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津保铁路建成通车,北京新机场、京张铁路、石济客专、太行山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廊涿固保城际、京唐城际、京九高铁(京霸段)加快推进,11个设区市、643条线路、12000余部公交车与京津实现公交一卡通行。实现了一体化管理,组建了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河北机场集团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管理,优化区域交通布局,促进互联互通,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
在生态环保方面实施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全省压减6000万吨钢、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炭(消费)和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出台了河北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办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文件。积极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白洋淀和衡水湖治理、引黄入冀补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等,全面启动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工作。与京津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域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全面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和拔烟囱拆锅炉三大专项行动,实施散煤、焦化、露天煤矿和道路车辆等四个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京承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保定、廊坊禁煤行动和钢铁企业退出工作。初步统计,2016年植树造林523万亩。大气环境质量2016年比2014年PM2.5下降26.3%,平均优良天气天数增加55天,平均重污染天气减少27天。
产业转型取得成效,建设了一批重大基地,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省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石家庄国际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开局良好,保定和沧州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环首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投产运营,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建成,该基地与清华大学合作,是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整合和清华大学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创新优势,共同在固安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中试孵化产业基地,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有序推进,目前已有精进电动、中科微、紫光国芯等10余个项目和企业落户,资金超300亿元,长城汽车新50万辆整车项目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