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加快金融创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河北日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河北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创新驱动中继续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所在,金融支持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助推器,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支持方式,完善金融要素交易市场体系,构建金融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培育河北企业债券市场,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金融机构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本定位,加大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就需要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大力发展债券等融资工具,培育企业债券市场。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立河北企业担保公司,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担保机制;通过争取适当放宽河北发行企业债券条件,扩大企业债券市场规模;通过积极开辟企业债券二级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市场流动性。加快品种创新,如抵押担保债券、息票债券和中长期浮动利率债券等企业债券品种的创新。

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资金不足一直是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企业在股权直接投资方面的融资需求,几乎只能通过上市或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现。政府引导基金具有资金放大器和风险调节功能,一方面通过资金来源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投资风险的社会化和分散化,另一方面通过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和分段投资等投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我省现有的政府引导基金的模式、门类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一般局限在高回报率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没有涉及与就业和民生关联大的传统产业,制约了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功能,也限制了具备较低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进入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能。

我省应继续下大力发展政府引导基金,吸引民营企业和海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多种途径整合资源,扩大引导基金投资领域,为众多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新兴行业发展融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推动作用。基金投资方向选择应该与国家对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相一致,适应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通常,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收益需要七到十年的时间,只有保证引导基金的退出时间科学合理,才能确保项目的投资效果良好。因此,完善退出机制与程序,保证引导基金健康运转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那些重点项目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存续期。为更好地体现政府调控意图,政府引导基金在具体运作中坚持分类指导和问题导向,实行差别化的激励引导政策,突出精准调控和定向调节。

创新用好绿色信贷,助推环保产业发展

所谓“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建设与保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市场主体提供贷款支持,同时,对污染企业的贷款资金进行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利率的政策手段,其目的是引导资金流入环保事业的市场主体,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促进社会与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我省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由此带来的污染也很严重。发挥金融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作用过程中,绿色信贷不应被忽视。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与银行等机构联合制订科学有效的绿色信贷贴息计划,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和新兴绿色产业。可考虑以当前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为基础,环保部门给予积极支持,扩大企业环保信息覆盖面,为银行提供有效依据,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可以逐步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融入其信贷政策;创新信贷业务,积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重点支持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要求、碳排放约束和绿色标准的领域。

扶持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深度结合,协同增效,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大数据优势与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

在传统金融条件下,许多中小微企业,因为缺少必要的抵押、担保等条件,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搭建资金需求者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互通的平台,例如搭建创业小微项目遴选平台,推荐其与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鼓励采用众筹等方式进行资金融通、支付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