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四年全国居首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0—2024年
河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
从11813.5亿元增长到了14908.5亿元
主导产业提质升级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累计实施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
10552个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由2020年19.4%提高到2024年22.3%
特色产业聚群成势
在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
已累计培育“领跑者”企业589家
带动3200多家集群企业协同发展
131家“领跑者”企业的142项技术
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实现进口替代
11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可喜成效。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郝莉笑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北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1.3%、连续四年居全国前4位,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5.1%、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位。
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累计实施省级数字化改造项目3939项,培育省级试点示范项目200项,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工厂132座,7个企业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132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4家,中信戴卡公司获评世界“灯塔工厂”。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河北省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钢铁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省,9个案例入选全国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数量全国第1,长城精工打造全国首条5.5G柔性产线,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等10个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国家“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印发《河北省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河钢数字自主研发的威赛博钢铁大模型通过深度融合钢铁生产数据,实现工艺、设备及安全等专业信息的快速交互;华为、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智谱AI等13家全国知名人工智能企业与我省钢铁企业联合打造的太行钢铁大模型,覆盖原料、铁前、炼铁、炼钢、轧钢及销售等业务环节;鑫海化工研发的“鑫海化工大模型”,应用于化工企业安全管控、工艺优化、管理提升等多方面,全面赋能化工企业创新发展。
推进区域数字化赋能。加快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对接服务企业1.2万家。
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立冀贯通”行动,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接入企业2086家,累计标识注册量4.3亿个。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全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1位,2024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速居全国第1位。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大模型在制造业领域规模化应用为牵引,一体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郝莉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