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传统工厂装上“数字大脑”
河北国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上的“3D视觉拆码垛机器人”。
在钢铁、有色、玻璃等高温工业中,耐火材料作为“工业基石”长期面临人工依赖度高、质量波动大、能耗居高不下三大难题。记者近日探访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时看到,该公司研发的耐火材料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正通过“机器人+视觉+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我们研发的系统入选了河北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窑炉施工耐火砖智能砌筑机器人研发项目获得河北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打造的全流程智能生产线可以大幅提高生产一线的智能化水平,每年可以为企业填补近百人的劳动力缺口,节省成本几百万元。客户看中的正是我们直击行业痛点的专业方案。”英莱科技系统研发部部长罗富强介绍。
走进生产车间,激光视觉检测系统以±0.5毫米精度快速扫描耐火砖表面,3D视觉拆码垛机器人灵活搬运着每块重达十几公斤的砖坯,AGV物流车穿梭其间自动转运物料。这条生产线集成了英莱科技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激光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多工序一站式无人化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3倍;3D视觉拆码垛系统使人工需求减少80%;智能AGV物流系统让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
据了解,唐山英莱科技和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共建了河北省智能装配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已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唐山英莱科技的复合材料焊接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纳入省科技厅“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骨干人才计划。
罗富强介绍,我们引来顶尖的科研团队和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共建实验室及共同开发的智慧工厂管理系统,这直接推动公司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关键跃升。能够参与到科技部门、行业龙头企业推出场景共研共盈的研发体系中,不仅让公司的产品线拥有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为公司未来服务高端制造客户、布局工业4.0奠定了技术基石,让公司快速跻身到耐火行业、智能制造的新赛道,是一条借力“最强大脑”加速产业升级的捷径。
“通过应用牵引和场景验证,让我们与英莱科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使得我们的科研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智能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敖晓辉教授补充道,这种“产-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极大加速了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让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真正在解决实际工业问题中创造了价值。
“数字孪生技术是这套系统的‘大脑’。”敖晓辉介绍,虚拟工厂能提前72小时预警设备损耗,使意外停机趋近于零。
在国家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英莱科技已为奥镁、鞍钢等近30家企业提供服务,承建10条千万级智能化生产线。
“我们正加速布局全生命周期技术方案。”英莱科技研发部部长罗富强表示,公司将以“让高温工业更智能、更绿色”为愿景,持续为行业升级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