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摘编

河北经济日报:我省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发布时间:2018-07-31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我省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大勇

从今年以来钢铁工业的运行状况看,我省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1-5月份全省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34.31亿元,同比增长119.66%。但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装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高端产品占35%

截止到2017年末,全省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87家,粗钢产能2.4亿吨,从业人数约40万人。从地域来看,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邯郸两市,其中唐山市炼铁、炼钢设备能力占全省的50%、53.8%,邯郸市分别占全省的20%、17.34%。从装备水平看,我省钢铁企业1000m3及以上高炉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70.5%,100吨及以上转炉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结构方面,钢材品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港珠澳大桥、三峡升船机、大飞机等均使用了我省钢材,家电板、商用车特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汽车板、乘用车特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按照产品使用档次划分,我省钢材分为高端10%、中高端25%、中端42%、中低端16%、低端7%。

品质质量、创新能力均有差距,产品同质化严重

虽然我省钢铁产业能够生产的钢材品种较多,但部分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批量生产能力不足,如高级别汽车面板、轴承钢等汽车用钢,海洋工程用钢等,在产品质量上与先进企业仍有差距。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表现为研发投入较低,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0.85%左右,与宝钢研发投入比2.0%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发投入上明显不足。研发机构数量少,高端产品研发人才缺乏,国家技术中心数量少、高新技术企业少、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26家国家级钢铁企业技术中心中,我省仅有河钢唐钢、河钢邯钢、河钢承钢3家,且至今全省没有独立企业之外的专门从事钢铁新材料的研发机构。在两化融合方面,我省钢企两化融合水平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而两化融合需要达到集成提升才能体现成效,我省钢铁企业中尚有67%的企业没有达到这一阶段。此外,企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产品特色不突出,造成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激烈。

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实现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

我省钢铁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就要围绕国家重大装备、重点工程建设和市场需求,以装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化、服务信息化为主攻方向,推进钢铁工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通过持续多年的拼搏奋斗实现我省钢铁工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

具体建议:一是坚决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强化标准倒逼作用,依法依规促使过剩钢铁产能有序退出。到2020年底,钢铁产能总量控制到2亿吨以内,此目标是破解河北结构性矛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必须攻坚克难下大力量去实现。

二是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精品钢制造业创新中心,民营钢铁企业要更加重视人才聚集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要更加倚重科技突破和创新驱动,推动从产业、产品创新到业态、模式的创新,最终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加快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快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先进绿色制造技术,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提升行业资源能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绿色工厂的标杆示范作用,加强技术交流,鼓励钢铁企业推进与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及城市间的耦合发展,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带动行业整体绿色提升。加快能耗、水耗、清洁生产等标准的修订,鼓励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四是开展智能制造。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集成、人工智能和钢铁工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设备、产品等制造要素和资源的实时联通,推进生产方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绿色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五是推动产能域外转移。支持钢铁优势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中东欧等国家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支持钢铁企业通过产能交易或省外建厂实现产能域外转移。

六是推进整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河北省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确定的“2310”目标,加快推进唐山、邯郸地区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步伐,但对大规模城市钢厂搬迁要审慎科学决策。通过整合重组实现压减钢铁过剩产能,主动调整发展战略,有效推进产业链资源协同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聚合效应,摆脱同质化竞争,打造钢铁精品基地,提升我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七是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支持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钢结构桥梁和钢结构立体停车场。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电商平台等非钢产业,推动钢铁企业由传统的材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特别是重点钢铁企业要通过发展钢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由钢铁产品向钢铁制品转化,实现增值增效。

八是鼓励发展短流程炼钢。鼓励有条件企业发展短流程炼钢,但前提是不新增钢铁产能。采用电炉工艺利用废钢发展短流程炼钢,既可减少污染和排放,又可以减少铁矿石进口。

九是加快运输模式调整,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这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形势要求,也是企业降费增效的主要途径。首先,加快推进钢企铁路专用线建设,实现“公转铁”,到“十三五”末,我省钢铁企业的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其次,推进临港钢企“公转水”,能水运的不火运,能铁运的不公运;第三,加快钢企厂内运输升级改造,推广管道运输,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集装箱运输,实现厂内“运料不见料”,减少无组织排放污染,降低消耗,实现绿色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