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摘编

长城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8-03-13 来源:长城网

主持人:张秀娟

嘉宾

周文涛: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邯钢三炼钢厂精炼车间副主任

曹宝华:全国人大代表、春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祁春风: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室主管

主持人语:近年来,河北省在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创新发展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随着环境约束、政策引导的持续加大,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效果明显,渐至佳境。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程中,河北省如何以新理念为引领,一步一个脚印继续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展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成为全国两会上河北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绿色发展领跑行业绿色转型

周文涛代表:我国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钢铁工业面临着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

钢铁企业从“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做“减法”,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加法”,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做“乘法”等方面进行变革,加快转型升级。从最初量的追求,到如今质的跨越,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向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近年来,河钢以“为人类文明制造绿色钢铁”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宣言,提出了“共创绿色钢铁、共享美好生活”的绿色共享理念,率先在行业内制定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荣获世界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卓越奖”,核心企业被誉为“世界最清洁钢厂”,被国家工信部树为钢厂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重大典型。

河钢致力于“绿色制造”,用更少的资源和能源、更清洁的排放制造钢铁产品;生产“绿色产品”,制造高强、轻量、减量化钢铁产品,推动工业材料更加绿色、低碳、循环使用;打造“绿色产业”,依托自身绿色钢铁品牌效应和节能环保技术优势,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新机遇,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共同创造并分享全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推动世界钢铁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近几年,河钢坚决带头“去产能”,在率先淘汰炼铁产能560万吨、炼钢产能684万吨的基础上,主动自我加压, 2016-2017两年内进一步压减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产能502万吨。同时,持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建立全流程清洁生产体系,投入节能减排资金165亿元实施430余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推广应用世界钢铁行业领先的六大节能技术,实现了清洁化节能化炼铁、“一键式”全封闭自动化炼钢和洁净化炼钢。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河钢布局核心芯片技术开发、灯具产品设计等功能中心,建设高端产品生产示范线,加强产品设计、生产与服务的融合发展。通过率先探索和实践“绿色转型”,河钢已经成为了钢铁行业发展的“领跑者”。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曹宝华代表:“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绿色、高效的装配式建筑方式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因此,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建议各级政府应强化引导,加大政策引领力度、推进政策落实,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出台国家和地方《装配式建筑发展条例》,对装配式建筑的规划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应用、引导与激励等进行顶层设计和规范,推进“数字型城市、数字型建筑、数字型建造、数字型运营”。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项目各类优惠政策,比如可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可享受增值税按比例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等。坚持分类推进,把装配式住宅分为多个细分种类,出台分类细则和建筑标准,分阶段重点推进。

开通装配式建筑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督促地方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执行装配式建筑标准,严格查处没有按装配式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项目,扩大装配式建筑强制实施范围。对总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预制装配率达到一定比例的装配式项目给予补贴,对企业自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给予奖励。把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园区和基地建设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提供用地支持。

政府要用“倒逼机制”和“奖励机制”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规模较大、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完成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重大变革,扶持发展大型住宅产业化部品生产企业。加快制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的技术规程,培育一批能够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点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坚守底线紫塞大地“绿”意正浓

祁春风代表:近年来,在绿色发展这道转型关口面前,承德市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大力培育发展“十大绿色产业”,努力走“差异化、特色化、增量调整”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承德,先后赢得了“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荣誉。

“绿色”环境宜居宜游,“绿色”项目纷纷落地,“绿色”产业富民增收……紫塞大地“绿”意正浓。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形成若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的现实样板和典型模式。

2017年6月,河北省政府向科技部致函推荐承德市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7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河北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将聚焦“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背景下摆脱贫困”这一关键瓶颈问题,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弘扬塞罕坝精神,以实施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抓手,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绿色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品产业化等水源功能涵养工程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支持承德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已列入科技部与河北省会商议题,《河北承德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河北省承德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草稿)已经编制完成,正在征求意见,待条件成熟后,将向科技部报送。建议科技部支持将承德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