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特色产业集群向上突围看邢台③ 三大抓手,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河北日报

  1

3月28日,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组件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在生产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组件。李院红摄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共享智造、数智化转型能够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
  目前,邢台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29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2家、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400多家,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多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总体看,该市特色产业集群还存在科技含量不足、产业门槛不高、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
  《邢台市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共享智造、“智改数转”为抓手,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和技术瓶颈,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因地制宜选准切入点,每个省重点产业集群至少培育1个辐射带动强的共享工厂(车间)或平台;争取搭建1至2家产业集群行业级或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群育新培强
  3月31日,在威县高新区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木霉液态发酵车间,一排排发酵罐整齐排列,发酵罐内正在带料试生产。玉米秸秆、蘑菇渣、羊毛渣等固体废弃物,经过溶解、中和、压滤、菌种扩繁、发酵等工序,摇身变为土壤“健康调理师”木霉真菌。
  “木霉真菌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抑制病原菌、改善土壤微生态,提高作物抗性和产量,但公司一直没能突破保质期短、生产成本高、批量生产难的瓶颈。”根力多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卫华说。
  在了解企业需求后,威县积极牵线搭桥,促成根力多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将沈其荣院士团队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木霉真菌技术成果在该公司转化落地,并于去年底达到试生产条件。
  “正式投产后,该生产车间可年产木霉微生物菌剂18万吨。”刘卫华说,近年来,在威县“百校入威”工程支持下,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建成农业农村部生物肥料与地力提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生物肥料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26项,年产值超10亿元。
  近年来,威县积极把握教育部驻点帮扶契机,大力实施“百校入威”工程,与9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建立了高校知识成果转化中心,破解产业集群创新资源少、能力弱、基础差的瓶颈。去年底,该县高标准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联动体系,打造科技成果、科研人才、科创资源集聚的创新高地。该研究院汇聚了一批研发人才,目前已摸排企业创新需求32项,正在精准对接高校知识成果孵化转化。
  邢台市襄都区深化科技特派团服务,着手组建襄都煤化工产业集群科技特派团,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一对一”帮扶。沙河市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以技改投资、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推动玻璃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邢台市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围绕九大优势产业和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技术需求,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计划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10项以上。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吸纳京津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参加,一体化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领跑者”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切实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推进工业设计进集群,支持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购买服务,创建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不少于6家。
  共享智造,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3月27日,宁晋县河北欧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享车间,4台电子加速器满负荷运转,为本地多家企业生产的光伏电缆进行辐照加工。
  电子辐照是光伏电缆等特种电缆必不可少的加工环节,但辐照加工设备昂贵,单个企业难以负担,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要么放弃订单,要么运到外地加工,费时费力。“如今,有了共享车间,可以放心大胆接单了,成本还降低30%左右。”在该共享车间刚完成一批电缆辐照加工的河北慧明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薄乃钦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宁晋县聚焦线缆产业集群内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推动龙头企业带头建设了一批共享车间,实现关键工艺和设备共享,并结合大宗集采,有效带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按照共享工厂机制打造宁晋县贾家口镇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了17个线缆产业共享车间,涵盖铜铝导体拔丝、绞丝、成缆等工序,辐射带动了上千家电缆企业发展。
  清河县有1.3万多家羊绒制品企业,需要多少台全自动电脑横机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如果这些企业各自为战,需要几十万台,但是在清河仅需1万多台就够了。”在清河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局长许延良看来,购置大量的生产设备对中小企业来说不仅会形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出现产能闲置。为此,清河县探索采取了多种共享模式,建成了20多家共享工厂,为小微羊绒制品企业和电商“小单快返”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清河县谋划建设羊绒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服务共享平台,打通设计、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积极推进共享制造向共享智造升级,并探索汽车零部件、稀贵金属产业的共享路径,促使特色产业集群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邢台市提出,每个省重点产业集群要根据产业特点、企业结构等,在研发、销售、采购、制造等环节因地制宜选准切入点,至少培育1个辐射带动强的共享工厂(车间)或平台。宁晋线缆、沙河玻璃、临西轴承等试点探索“国企+”“协会+”“龙头+”等原材料集采合作模式,延伸发展快递仓储集中管理、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存储分析等服务能力共享,逐步提升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效率,为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向新提供强力支撑。
  “智改数转”,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
  3月26日,在信都区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设备巡检工人用手持设备,扫描轧辊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上的二维码,零部件的实时状态、维护建议及完整产品信息即时呈现。
  “我们的数智化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的全过程质量追溯。”该公司信息管理部负责人朱新宁告诉记者,公司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平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为支撑,建设了钢铁和冶金设备产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销售、研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还实现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工业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要素的数字化协同与信息共享,带动了这些合作伙伴向数字化转型,协作效率提升20%以上。
  深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是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助推特色产业集群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3月28日,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的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组件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整齐排列,机器作业取代了人工操作,一块块新一代光伏组件在机械手臂、自动导引运输车等智能化生产设备精准协作下,快速走下生产线。
  “我们依托‘大数据+5G+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体系,实现智能制造的互联互通和全方位网络协同。”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和毅介绍,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结合高速的自动化焊接机等生产设备,工厂生产效率提升52%。
  邢台市工信局信息产业与两化融合科科长王皇介绍,该市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共同构建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生态,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今年,邢台市将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争取年内搭建1至2家特色产业集群行业级或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集群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共享,培育2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依托太行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丰富算力应用场景,为集群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设备维护预测等领域提供算力和算法支持。依托重点产业集群探索推进垂直大模型开发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10个先进级智能工厂(省级),力争打造1个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