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共落户企业120余家;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实行“科学家+企业家”引智新模式,10家科研院所的16个项目入驻,成立14个实体企业和2个所企共建平台;着眼重点项目打造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等高端产业新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秦皇岛开发区)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在引进优质资源、高端人才、创新项目上下功夫,成果颇丰。
培育“双创”热土
秦皇岛开发区充分认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从“适应性”改革转向“预见性”改革,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目光锁定拥有国内一流的人才和技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毗邻京津地区的优势,按照“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的思路,敏锐把握大势,抢抓宝贵机遇,提前谋划,科学部署,在省、市大力支持、直接推动下,全力推进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的战略合作。
秦皇岛开发区与中关村海淀园开展的合作对接,让中关村模式在秦皇岛开发区落地生根,创业环境得到改善,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全身心投入创业大潮。双方通过在企业、项目、产业政策等方面互动交流,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自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揭牌成立以来,该区积极探索系统性复制中关村模式,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尝试从“根”上将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复制到分园。
产学研合作共赢
2014年7月,北京化工大学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在秦皇岛开发区数谷翔园正式挂牌成立。也正是了解到该研究院在生物菌剂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秦皇岛晶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积极寻求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为公司在环保设备研发、有机物资源化处理等方面予以指导。成立后,北化工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已先后与20余家秦皇岛当地企业开展了有效合作,助力新产品问世、产业升级,让越来越多的高端技术成果真正服务社会、服务百姓。
秦皇岛开发区相继与京津著名高校合作共建了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与京津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使科研成果实现转化的同时,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也获得了智力支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需求,秦皇岛开发区还与中央科研院所携手,积极吸引尖端技术项目落地。
依托中科院人才技术优势成立的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实行“科学家+企业家”引智新模式,引进地理所等10家科研院所的16个项目入驻,成立14个实体企业和2个所企共建平台,逐渐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引领和服务当地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转化产业集群。
打造高端产业新城
秦皇岛开发区在宏观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划。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中始终把这一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确立了以引进大企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为主的思路。
2018年,北京威卡威与秦皇岛开发区共同建设的北方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达产后可年产500万台套中高档车内外饰件及车身结构件。双方就共同建设的秦皇岛德龙年产30万台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项目签署协议,对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秦皇岛开发区积极引进能耗低、效益好、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绿色高端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