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重大机遇 扎实推进协同发展服务京津
迈出新时代加快建设 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坚实步伐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廊坊发展历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廊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从大数据中最能感受到发展的脉搏:2018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8%以上。
取得以上成绩得益于廊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正如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2018年,廊坊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持定力、奋发作为,干字为先、狠抓落实,迈出了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坚实步伐。
1.
2018年8月20日,备受关注的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俗称‘大七环’)已经正式通车运营,廊坊可以从空港收费站、万庄收费站等站口通过大七环直接进北京了,而从燕郊西收费站到北京六环只需五分钟。
廊坊市深入谋划和研究京津廊交通路网对接规划。公路对接上,京台高速京廊段建成通车;首都地区环线(原密涿高速)京廊段建成通车;京秦高速北京段、廊坊段、天津段建成通车。
2018年,廊坊市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最大最现实的机遇,坚持服从服务、合作共赢,全力服务支持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建设,努力推动廊坊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推动。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廊坊提出“与京津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找准廊坊在协同发展中的方位。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协同发展“1+1+1+4+8”规划体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1+1+1+7”规划体系已完成初步成果,南部板块顶层设计及雄安新区周边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服务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廊坊坚决落实京冀交界地区和雄安新区周边地区管控政策,北三县贴边区33项违法建筑彻底“清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涉及廊坊市11项配套迁改项目基本完成,回迁区安置房加快建设,噪声区治理有序推进;出台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决定和实施方案。积极做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地方工作,京雄城际铁路、新机场北线高速、津石高速开工建设;京唐、廊涿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平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和京雄、京德、荣乌新线廊坊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人民大学新校区大厂拓展区开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完成选址,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厂)服务保障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2018年1—11月引进京津转移项目135个,完成投资583亿元。临空经济区平台作用初显,与南航、东航等企业就机场综保区、生活保障基地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南航华北训练基地、东航研发中心等4个项目已报省重点项目。
加快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隆冬时节,在文安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干得起劲,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上的PC构件陆续出产,这标志着恒均科技公司文安基地项目进入生产供应阶段。据悉,该项目投资11.3亿元,是文安地区唯一一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
廊坊市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去产能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钢铁去产能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安次洸远钢厂实现整体关停,化解钢铁产能808万吨。新兴产业支撑力持续增强。第6代AMOLED项目已试生产,中安信碳纤维一期已形成1700吨年产能,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梦廊坊国际康乐旅游港加快建设,益海嘉里、河钢集团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据悉,2018年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7%,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2%,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居全省第二位。
廊坊市积极开展“千企转型”行动,实施技改项目523项。制定《进一步促进实体企业发展的措施》,设立2亿元财政专项奖励资金和“市长特别奖”。2018年1—11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4.2%,同比提高37.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8%,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协同创新基地5家,总数达到27家,入驻企业899家。267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32家,新认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2家,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8件。
推动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
近日,安次区个体工商户王先生通过“云窗办照”模式提交申请拿到了营业执照,申请办理全程电子化让他感受到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廊坊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五十证合一”,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登记注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推出马上办、加速办、网上办、省心办“四办”服务,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市场主体达到35.6万户,同比增长13.1%。市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廊坊市制定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对接帮扶、政银企保对接。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全市举办政企面对面对接帮扶102次,开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213次,帮助企业融资160亿元。12家企业入围全省百强,4个县(市)跻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十强。
双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5·18”经洽会、“9·26”农交会等重点展会,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优秀会展城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成为新的高端开放平台,德国MTU公司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望尽快落地。廊坊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工作,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京津乐道、绿色廊坊的影响力持续加大。
坚持绿色发展 下大力治理污染修复生态
4.
近日,笔者从廊坊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18年廊坊市PM2.5年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比2013年下降52.7%。达标天数222天(一级天数34天),达标率62.2%,同比去年(214天)增加8天,重污染天数12天,同比(25天)减少13天,综合指数5.94,同比(6.61)下降10.14%,PM2.5平均浓度、达标天数比例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廊坊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巩固。深入实施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治理等八项工程。剩余7.7万户“煤替代”工程全部完工,33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1788家“散乱污”企业、128家VOCs 企业完成治理。121家在建工地全部实现PM10在线监测,30个园区监测站建成投运,在工程停工、错峰生产等10个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
水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廊坊市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特别是主城区三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污水日处理能力由8万吨增加到21万吨。实施中心城区河渠治理冬季攻坚行动,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等6项工程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稳步实施。实施“雷霆2018”专项行动,72家涉酸企业完成整改;三河35座矿山治理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全年造林 3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22%。
注重民生改善 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5.
廊坊市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抓手,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据悉,2018年1—11月财政民生支出439.4亿元,同比增长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
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廊坊市强力实施健康、助残、教育、危房改造、社保兜底、产业就业等系列攻坚行动,实现脱贫退出1474户、4189人。各项惠民实事务实推进。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93元,保持全省领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118元,全省最高;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登记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着力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实施6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16所已完工,廊坊一中迁建项目完成主体验收,北大附属益田同文学校主体完工;与首都儿研所、通州妇幼共建的廊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正式开诊,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成功举办中国图书馆年会、中超华夏幸福主场比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体活动,提升了廊坊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实施12条“断头路”区段打通工程,其中艺术大道铁路桥以东等8个区段实现主路通车;京沪铁路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开工建设;外环路西南环线实现主路通车。新建公厕129座,达到每平方公里4座的国家设置标准。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基本达到入住条件,殡仪馆迁建工程正式开工,广阳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5%。积极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农村公路建设开工里程861公里,清理积存垃圾1280万立方米,新增环村林、庭院绿化4.7万亩,完成厕所改造7.46万座。
巩固思想基础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
6.
2018年12月15日,以集中展示廊坊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主题的“砥砺奋进四十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漫话廊坊”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初,这项活动开始在廊坊巡展,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
廊坊市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凝聚党心民心、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阵地建设、舆论引导、文明创建、文化发展等工作。深化“善行河北·美丽廊坊”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树了一批中国好人、河北好人、廊坊好人。广泛开展“星期六文明行动”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廊坊——好故事之城”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进文明城市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和常态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各项指标持续改善,在新一轮国家测评验收中取得较好成绩。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文化惠民等工程,筹划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现代评剧《秋月》成功首演,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廊坊市庆祝活动成功举办。推进文化走出去,在布达佩斯举办的“匈牙利中国艺术汇”之廊坊艺术展取得良好国际反响。巩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中央美院美术馆廊坊馆落成揭牌。文化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华夏幸福足球俱乐部中超联赛主场落户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