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暨“退出后十”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提出,今年年底前唐山将全部出清钢铁"僵尸企业",切实化解过剩产能,并加快重点污染工业企业退城搬迁、彻底整治散乱污企业。近年来,唐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一钢独大”“雾霾围城”困局,采取有力措施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以期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定了!年底前,唐山这些钢铁企业将全部出清
记者从河北省唐山市政府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唐山将全部出清钢铁"僵尸企业",切实化解过剩产能,并加快重点污染工业企业退城搬迁、彻底整治散乱污企业。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前,唐山将全部出清钢铁"僵尸企业",压减炼钢产能500万吨、炼铁产能281万吨,并同步关停配套烧结、炼焦工序,压减焦炭过剩产能185万吨。
唐山是我国钢铁产业大市,其去产能工作全国都在关注。到2020年,唐山将全部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和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钢铁企业由40家整合到30家以内,钢铁产能控制在1亿吨左右。
打赢蓝天保卫战!唐山实施六大攻坚行动改善空气质量
日前,《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暨“退出后十”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5%;PM2.5平均浓度达到54微克/立方米,力争达到50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控制在5.0左右,确保2020年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各县(市、区)退出全省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
据了解,唐山市将坚持源头防治、标本兼治,精准治理、铁腕出击,全力实施化解过剩产能、散煤整治和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扬尘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深度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六大攻坚行动,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涅槃重生再“浴火”!看凤凰唐山如何起舞新时代
河北唐山,凤凰涅槃之城。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这座工业重镇正在艰难转身,经历又一场铭心刻骨的浴火重生……
近年来,唐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一钢独大”“雾霾围城”困局,采取有力措施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以期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去产能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钢铁、煤炭,在唐山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唐山经济发展。
“坚定不移去产能,是唐山实现经济转型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实抓好。”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王浩强调。
去产能难,唐山去产能更难。这两年唐山去产能工作已经由前几年消化停产、半停产装备转为消化正常生产装备,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为此,唐山在去产能工作中,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6类标准,科学运用市场、法治手段,鼓励企业通过产能有偿交易等方法,依法依规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
“拆除自己亲手经营多年的生产线,无异于割肉剜心。”迁安市一家民营钢铁厂负责人坦言,但如果不拆除,有可能整个企业都活不下去。
唐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产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唐山的企业认识越来越清晰,主动性越来越强,不少企业已经从原来的“要我去”变成了“我要去”。
统计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底,唐山累计化解钢铁产能7022万吨,超额完成河北省下达的5年化解任务。对去产能涉及的3.4万名职工,唐山通过内部转岗、公益性岗位进行妥善安置。
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治雾霾
近年来,唐山治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明显。2017年,唐山PM2.5浓度66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2.6%,超额完成国务院“大气十条”到2017年下降33%的目标。
阶段性成绩背后,是唐山不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生态环保事关全局,事关民生福祉,是唐山必须打赢的一场战争。
2018年,唐山明确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四大方面的100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部门。
唐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建业说,环保督导组每月会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督查,在每月召开的全市生态环保工作调度会上,倒数后两名的县(市)区党委书记要做检查性发言。
责任压力层层传导,唐山许多干部感慨,如今环保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过去一年到头很少研究环保工作,如今县乡党委、政府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环保工作。”
唐山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形成强大震慑。今年以来,唐山全市环保系统共检查企业1.13万家,立案511件,公安机关共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5起,刑事拘留27人,批准逮捕2人,移送起诉32人。
以前所未有的理念促发展
唐山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中迎来可喜变化。2017年,唐山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7106.1亿元,同比增长6.5%,连续多年位居河北省第一位。
传统产业在转型中迎来新机遇。唐山钢铁产业结构发生着积极变化。2017年,唐山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到21.5%。
“河钢唐钢公司的高强汽车板、首钢迁钢公司的取向硅钢等,都是去产能后钢企延伸产业链开发的新产品。”唐山市发改委产业处处长张海林说,“以取向硅钢为例,市场价一吨利润5000元左右,是普通钢材的5倍多。”
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唐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唐山新增新三板及主板上市挂牌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0%,高铁装备、特种机器人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产业基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唐山港集团与天津港集团的合作为唐山发展临港经济带来了活力。今年4月,装载着34辆平行进口汽车的货轮,从天津港出发,顺利抵达唐山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码头,标志着两地之间的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投入运营。
阔步转型“新”意盎然!唐山新旧动能转换观察
百年工业之路,给河北唐山带来了现代文明,然而,产业结构长期偏重也制约了唐山发展。
面对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唐山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压减钢铁等过剩产能,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新动能明显增强。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我是从钢铁转型发展医药行业的。”叶金宝曾是唐山迁安金丰钢铁公司的总经理,2006年10月,他出人意料地灭掉了自家缸炉的窑火。
围绕钢铁和煤炭产业,过去百年间唐山成就了中国北方工业重镇的辉煌。叶金宝之所以决定转型,是因为环保压力和钢铁产能过剩。
唐山市副市长、市发改委主任梁振江说:“过去钢铁产业高耗能、高污染,此外近年来传统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想要发展,不改不行。”
年钢铁产量上亿吨的唐山动真格了。这场“史诗级”的巨变中,一些钢铁企业关停、转产,甚至规模较大的国企也没能幸免。1983年成立的国丰钢铁有限公司,正是最新的亲历者。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近来该厂北区设备拆除工作已经展开,今年年底前还将拆除3座450立方米高炉、2座50吨转炉、1座40吨转炉,轧钢及其附属设备,总计涉及炼铁产能156万吨,炼钢产能200万吨。
截至2017年底,唐山累计化解钢铁产能7022万吨,今年唐山还将压减钢铁产能781万吨,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
“去产能是一道关口,唐山的钢铁行业正向新型、绿色、高端、优质转变。”梁振江说。
制造业崛起带来新动能
在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公司的厂房里,一台台不同型号的特种机器人正“整装待发”,十分壮观。企业负责人说:“我们原来是做煤矿机械设备的,随着市场行情变化,主动转向特种机器人研制,目前机器人销售占到了总营业额的六成,还出口到十多个国家。”
目前,唐山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呈现出特种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持续发展、服务机器人起步发展的格局。
记者在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看到,大楼里仅机器人研发企业就有27家。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介绍,孵化中心由唐山市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入驻企业通过资本链接、技术合作、渠道共享、产业链上下游等纽带衔接,已经形成了互相关联、产权清晰、优势互补的集群。
唐山市工信局局长徐树成说,钢铁产业质变的同时,2017年唐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65亿元,同比增长17.2%,此外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2.1%。
有着百年历史的唐胥铁路上,现在搭载游客观光的是由中车唐山公司主力研发的氢燃料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这种电车一次加氢可持续行驶40公里,而排放出来的只有水。该车型投入商业运营是我国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的重大突破。
目前唐山装备制造行业培育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家,约占全市的七成,除了轨道客车,焊接设备、印刷机械等研发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徐树成介绍,今年6月唐山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试行)》,即将构建“4+5+4”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做大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研发设计。
营商环境塑造新生态
“真没想到,3天就把我们企业的项目简介编制完成了,时间比原来提前了5天,费用节省了七成!”亚滦湾国家休闲农业产业园业主对迁安行政审批服务赞不绝口。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唐山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唐山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取得突破: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的197项审批职能进行流程再造,总办理环节压减14%,大力推行互联网审批改革,政务服务事项互联网受理率达50%。
唐山市优化营商办主任黄敬东说,唐山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抓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
目前,唐山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由229项精简至92项,收费项目存量已降至33项。收费项目停征、取消及降低标准收费后,全市每年将减少收费2亿元以上,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今年上半年,唐山新增市场主体46214家,市场主体总数突破5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