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潜力 “帮”出动力 “包”出合力 “建”出魅力 “放”出活力
廊坊精准发力推动“双创双服”见成效
“双创双服”活动开展以来,廊坊市紧扣“创新、强企、解难、惠民”活动主题,精准发力、强势推进,通过“创、帮、包、建、放”五措并举,推动“双创双服”取得突出成效。
“全市‘双创双服’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后,廊坊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31个专项活动牵头部门全部成立了工作专班,11个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了有方案、有台账、有标准、有督导。”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廊坊市发改委主任朱建强介绍,廊坊在省下达具体量化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确定了自选动作,形成了符合廊坊实际、具有廊坊特色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体系。
“创”出潜力,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升。以政策引导、基地创建、试点培育为重点,廊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完善创新政策,强化各类要素支撑,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双创”潜力。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廊坊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活动实施方案》《廊坊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活动实施方案》《廊坊市精准服务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先后7次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开展两期“廊坊企业家进高校系列培训活动”,累计组织120家企业负责人学习培训。
今年上半年,该市在市场主体培育、“双创”基地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培育上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该市净增市场主体1.55万户,依托4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1家众创空间,建设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1个,累计奖励资金465万元。全市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实际入驻企业244家,实际带动就业人员1891人。
“帮”出动力,企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该市大力实施“零距离”“直通车”和“管家服务”,对全市183家重点服务业企业、414家重点工业企业和230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精准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实际问题。
精准服务重点企业,廊坊对上述重点企业由市、县两级领导分包帮扶,同时依托省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将市县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信息全部接入平台,网上提交问题,网上分发交办,网上公开办理结果,做到实时在线办理、全天候提供服务。
同时,该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级工业技改资金规模达到2亿元,今年已支持技改项目14个,滚动支持技改项目82个,撬动银行和企业投资32亿元。对新认定的6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给予奖励资金2098万元,对已认定的8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家新列统的高新技术企业兑现奖励资金1680万元。
“包”出合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以实施大项目领导分包为重点,廊坊全程服务项目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38个省重点项目由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分包,64个市重点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包,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联络员,提高服务项目的效率。
今年5·18经洽会期间,第6代AMOLED新型显示面板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廊坊速度”;总投资324亿元的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将成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销售额千亿级的智能电商产业运营基地。1至6月,廊坊市38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占年计划的96.1%;140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4.7亿元,占年计划的86.3%。
“建”出魅力,重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以提高民生有效供给为重点,廊坊在落实省规定的20项民心工程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了中小学建设、主城区道路畅通、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公共体育提升等“自选动作”,积极拓展民生工程覆盖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迎“5·18”盛会为契机,一批断头路被打通,城市绿化整体上档升级,城市风貌焕然一新;中小学校舍提升工程已开工面积3.97万平方米,开工率89.61%;3条铁路项目、北京新机场北线高速等3条高速正在稳步推进,3条普通干线公路正在施工;棚户区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城乡特困人员救助、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已全部完成年内任务。全市20项民心工程进展顺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放”出活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廊坊出台《营造“双创双服”行政审批服务良好环境的十项措施》《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登记便利化26条措施》等系列政策,积极推行“自选套餐咨询服务”“电子化营业执照办理”“五十证合一”“大项目绿色通道”“简单接件”“形式审查”“减证便民”等创新举措,全面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联审联办、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打造“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四最”营商环境。
目前,廊坊市级已推出当日办结事项74项,压减各类审批环节98项,提高办理效率85.7%。上半年,全市新增核准备案项目136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