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河间:再制造业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河北工人报

区域名片

河间市是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第四个、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并建立起由两名院士引领的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再制造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和石油钻采设备两个行业,目前全市有汽车配件和石油钻采再制造企业近170家,建立了完善的旧件回收体系,从业人员近万人,年回收旧件约4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旧部件集散地,年产值达56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仅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年产量就达400多万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基地。建有完善的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展示交易和体验中心、再制造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人才培养培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

(一)

“上世纪80年代,旧件交易市场那叫一个红火,近百亩地的市场内,车挨车,人挤人,除了汽车大架和车棚,这里可以买到所有类型的旧汽车配件。不仅如此,还有二手钻井设备、机床、矿山机械、液压机械等。”河间市时村乡小店村党支部书记槐云杰回忆道。

小店村不大,100多户人家,最繁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参与到这个产业链条中。年轻的出去到各个城市收旧件,年纪大的就负责拣选和旧件的销售。就是靠这种辛苦,河间人当年跑遍天下,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旧件回收网络。

这是小店村曾经的辉煌,同样也是河间汽车旧配件市场的滥觞。

高度繁荣的二手设备及配件交易市场催生了再制造产业的萌芽,也为当年汽车配件的翻新和假冒提供了温床。2001年,随着汽车配件质量问题被央视曝光,旧件交易市场作为造假源头迅速被关停,假冒伪劣产品被收缴、造假窝点被查封。旧件回收与销售环节的上万从业人员一时之间陷入彷徨,多年辛苦搭建起来的回收网络就要废弃了吗?刮骨疗毒般的剧痛让河间人痛定思痛。

深刻反思的背后是艰难的转型,再制造产业在重压之下重新萌芽。许多有志之士开始走再制造之路,通过高水平的换件修复和尺寸修复,把产品质量重新当成市场的试金石。在经历了发展兴盛、规范整治、有序提升后河间再制造业开始慢慢复苏,这一次,他们严把质量关口,遍布全国的旧件回收网络也渐渐活跃起来,经受风雨洗礼的再制造行业聚了强大的重生力量。

(二)

“报废的汽车零部件、陈旧的发动机、损坏的钻头,经由神奇的工艺之手,起死回生,不仅实现了节能环保,还在不断丰满着一个循环经济的新兴产业,它叫做“再制造”。不是简单的翻新,更不是‘二手货’,再制造以旧的产品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一次新的制造。一个重达3.5公斤被磨损的起动机,如果废弃重新购置,造价300元,制造周期需要7天;而经过再制造加工处理,仅需5天时间,费用100元,且使用寿命提高3倍。”6月12日,在河间市再制造产品展示体验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副秘书长李志钢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这两年,我国针对汽车再制造、机电再制造的政策陆续推出,‘以旧换再’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再制造发展前景相当可观。”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对再制造政策法规的解读让人眼前一亮。

政策利好,让河间再制造产业迈开步子,有了进一步勇往直前的发展力量。作为河间市最大的汽车配件再制造企业,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专门从加拿大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聘请中国电机电器协会专家为技术顾问,建立自己的技术试验室,从生产工艺流程和高端技术研发再到产品检测,都形成了自主体系。“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生产的产品,其性能和质量都要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猛说。如今,公司再制造生产的600余型号的发电机、马达覆盖国内外所有乘用车系,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并出口到美国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与汽车配件再制造行业相似,河间市石油钻采的再制造企业不仅有群体化聚集效应,也涌现出不少龙头企业,格瑞特公司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公司始建于1998年,从最初简单的钻头修复,到如今专业致力于PDC钻头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PDC钻头制造企业之一。

“再制造产业涉及产品种类多,关联产业链条长。以汽车配件再制造为例,包括旧件收购、分类仓储、精细加工、质量检测、产品销售等环节。河间再制造产业不仅带动了模具制造、机件冲压、附属件生产、再制造产品包装、交通运输等相关企业240家,也带动了运输物流业等服务业迅速兴起。”河间市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此,河间市在开发区建设了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展示交易和体验中心、再制造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人才培养培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七大再制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河间再制造企业产品拓展至汽车启动机、发电机、变速箱、羊角轴、离合器压盘、变速箱、转向机、底盘、花建槽等10多个种类、上千种规格,在国内再制造市场占有率接近80%,实现了年出口总额4300多万美元,在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开了市场。

(三)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积淀,河间再制造产业拥有了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世界顶级设备,形成了从旧件回收到再制造产品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基地和汽车旧部件集散点,石油钻采设备再制造也具备了一定规模。

2017年3月28日,作为沧州市重要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广州欧瑞德汽车发动机再制造项目、河北物流集团、上海利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手拉手汽配城再制造旧件交易平台等6个再制造项目正式入驻。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第四个、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启动以来,河间市把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引领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产业之城和创新之城建设、争当沧州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排头兵的重要举措。“为打造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河间市举全市之力协同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制定《创建京津冀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组建行业协会,搭建再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间将会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具示范作用的再制造产业聚集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河间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说起河间市再制造业,河间市委书记尹卫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