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深入贯彻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高端定位、着眼未来、聚焦升级的要求,以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加快推进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2月8日,正式印发了《石家庄市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和《关于加快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一是抓规划引领,在“立”上下功夫。组织工信、发改、科技、民政等部门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精心编制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30条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以上;到今年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产业规模保持位居全省第一,巩固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省、全国的第一方阵地位。二是抓创新示范,在“试”上探新路。围绕智慧健康养老、康复医疗设备、功能障碍器具、康复医用品等重点行业,依托中电科第五十四所、满友医疗器械、以岭健康城、爱能生物等企业开展先行先试。发挥6家“诺奖工作站”科研引智的作用,建设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化创新平台。三是抓项目带动,在“增”上做文章。每年筛选5-10家康复辅助器具及新型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和10个带动性强的项目,针对产品临床批件、许可证书、落地生产、优先采购、首台(套)保险补偿、推广应用,以及引入大企业、大项目投资按比奖励等,落实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四抓全产业链,在“聚”上求效益。把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作为既保民生,又形成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按照“一区一品、特色发展”的思路,加快形成“3+1”产业格局,即: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鹿泉智慧健康养老科技产业园、井陉矿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示范园区和西部太行山康养产业带,真正实现惠民利企。将30条政策措施责任分解到19个市直部门和相关县(市)、区(管委会),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建立任务台帐清单,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典型示范、重点跟踪、强力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