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 绝地求生
——廊坊市铁腕整治“散乱污”企业纪实
连日来,位于文安县境内的鹏程木业、金秋木业、大地木业、民丰木业等98家人造板企业陆续通过验收,相继开工复产。而就在几个月前,包括这98家企业在内的人造板生产企业被关停整治,总数达到了2000余家。
时间倒推到今年的4月5日。这天上午,环保部督察组到文安县督察。在滩里镇,一根高耸的大烟囱冒出的黑色浓烟,在蒙蒙细雨中被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发现。情急之下,赵英民走进了偷排黑烟的文安县鹏程木业有限公司。一进入院内,只见烟灰漫天飞舞、煤灰在泥水中露天堆放……此后,赵英民又接连视察了左各庄镇的数家胶合板厂,发现仍然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偷排。
面对此情此景,让文安县相关部门领导如坐针毡。他们痛下决心“刮骨疗毒”,绝地求生。仅用了短短40天时间,就全部关停全县2000余家人造板生产企业,5000余家扒皮厂、粉料厂、劈板厂被全部清除,1395台燃煤锅炉全部移除,2938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取缔,提前5个月实现“清零”目标。
如今,再走进鹏程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以往刺鼻的气味已经一去不复返,生产线上秩序井然,所到之处一尘不染。鹏程木业已按照文安县20项整改标准顺利通过验收,于8月16日开工复产。历经4个多月,投入整改资金2000余万元,鹏程木业终于涅槃重生。
今年以来,廊坊市始终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依法依规推进、科学治理、整治疏堵结合、立足长远、专家治理等5大原则,强化督查问责,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廊坊市一举取缔各类燃煤锅炉3800多台,工程削减燃煤近300万吨,又实现了连续6个月持续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前十”的目标。截至7月13日,廊坊市台账内12003家“散乱污”企业,均已上报完成整治。其中,关停取缔10347家,占比86.2%;整改提升1649家,占比13.7%;整合搬迁7家,占比0.1%。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未来发展,备受人民群众关注。”8月12日,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在霸州市和文安县就大气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要把污染治理作为重大任务,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提升工作标准、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要把转型升级作为唯一出路,下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培育新动能,助推产业层次迈向高端,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市长陈平也要求,当前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严峻,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很重。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切实把大气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治理摆上重要位置来抓,坚持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工作标准,按照时间节点、点面结合,实现重点难点问题率先突破,力争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为廊坊在全省率先走新路、奋力走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领导重视 梯次推进
对整治“散乱污”企业,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推动工作会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到企业一线,对“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调度。
今年7月11日,市委书记冯韶慧亲赴文安县,就大气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他来到滩里镇鹏程木业等企业,实地察看物料摆放、车间除尘、排污设施等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希望企业切实增强环保意识,实施清洁环保生产,鼓励企业在发展中要开拓思路、创新求破,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和探索。
在此后的7月14日,廊坊市委、市政府召开南三县(市)现场观摩调度会议。冯韶慧和市长陈平等市领导率领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观摩学习霸州市、文安县环境综合治理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的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当前全市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观摩调度,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上下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的信心与决心。
据了解,为了深入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廊坊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廊坊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负责全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掌握总体进度,并明确县级党委政府为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均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了“散乱污”企业依法综合整治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环保、工信、安监、国土、建设、供电等部门及责任乡镇、所在村街为成员的“散乱污”企业依法专项整治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强力推进。环保、安监、国土等指挥部执法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充分履行执法职能,依法依规强力整治,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和执行合力,使整治工作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得已迅速、有序推进。
尤其是环保部门严格标准,依法甄别;安监部门认真排查,依法规范;国土部门加强审查,依法除违;供电供水部门依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散乱污”企业台账果断停止供电供水,拆除供电供水设施,同时对名单外不能提供当地环保等部门允许其排污或允许其正常生产手续的企业,也一律停止供电供水,以“两断”倒逼“三清”,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科学治理 精细实施
今年4月28日上午,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廊坊市组织开展全市淘汰取缔燃煤锅炉和“散乱污”企业集中行动。本次集中行动,全市现场共拆除燃煤锅炉25台、82蒸吨,取缔33家“散乱污”企业。在此前的近5个月,廊坊市按照“科学治理,精细实施”的思路,共淘汰燃煤锅炉951台,1637.93蒸吨,取缔或整改“散乱污”企业4043家,其中关停取缔3317家。
早在今年2月14日,廊坊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调度会,下发了《廊坊市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方案》。此次调度会,拉开了全市“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工作的序幕。
据了解,为了摸清“散乱污”企业底数,力争不留死角、不漏一企,廊坊市政府先后至少四次进行动员部署,强调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一定要提高认识、细致深入排查,排查台账都要经县级政府主要领导签字把关,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今年,三河市共列入整治的“散乱污”企业共计903家。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三河市提前深入摸排拟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镇区调查统计表,设计了企业名称、辖区、具体位置、经纬度坐标、占地面积、用工人数、企业法人、资金总额等21项调查内容,力图全面、准确、详细。同时,按职能分别为工商、环保、国土、水务、安监、质监、消防、供电等部门设计了调查核对表,与镇区调查表互相印证,保证了排查情况的准确详实。最终确定了以家具生产、水泥制品生产两大行业为主的903家企业,列为整治范围。
为强力推进整治工作,廊坊市在充分发挥县级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推行了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党政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街道),履行整治主体职责;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包片,履行“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网格长”职责;乡镇一般干部、村街两委班子成员分包企业,履行“网络管理员”责任。建立了“日暗访、周通报、周调度”的推进机制,并采取了挂图作战的推进措施。每天派出督查暗访组,对县(市、区)重点是三区的“散乱污”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进行及时通报,并责令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市政府组成了三个市级验收督查组,完成了对市三区取缔类企业的逐家验收督查,7月9日启动了对其余县(市)的验收抽查。
疏堵结合 循序渐进
按照省“散乱污”企业整治确定的“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三渠道,廊坊市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秩序渐进的推进,做到“取缔要坚决、搬迁有去处、整改有标准”。
廊坊市工信局副调研员贡金城介绍说,取缔要坚决,就是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办理而未办理相关手续或无污染防治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治理无望的“小散乱污”企业,按照断水断电,清除原料、设备和产品的“两断三清”标准,依法坚决予以关停取缔。搬迁有去处,就是要对搬迁改造的企业,尤其是涉及百姓民生的企业,要规划出专门区域,集中生产经营,统一进行环境治理。通过集中发展、集中治污,实现环境保护和解决民生需要的双重目的。目前搬迁类企业7家,涉及民生的行业,如汽车修理、石材加工、门窗护栏制作等专业生产区域正在积极谋划中。整改有标准,重点是环保部门要制定企业整改和验收的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标准。
文安县在推进“左柳滩胶合板集中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个体经营利益与公众健康权益全面抗衡,各地陷入苦战,众多堡垒难攻。对此,该县研究制定了《左柳滩胶合板集中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提出了关停整改、达标建设、巩固提高的“三步曲”。
行动中,文安县委书记刘雪松、县长姚运涛带队,开展多次“零点夜查”;各位副县长按照责任分工,每天在一线督导落实;公安、环保等部门对企业关停整改进行常态巡查;乡镇、村街干部全员上阵,第一时间解决各种难题……3个月的时间,全县关停整顿2000余家人造板企业,取缔扒皮厂、粉料厂、劈板厂5000余家,取缔全部“散乱污”企业2938家,吊装移除所有燃煤锅炉1395台,治理成效显著。
文安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部整治“散乱污”企业,得益于他们采取的“疏堵结合”措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安县左柳滩区域人造板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之众,关停取缔难度之大。为了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文安县组织相关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宣讲政策,连续召开3次企业家座谈会,讲清当前大势和产业政策。在环保部大气司专家组的指导下,文安县制定了人造板企业达标改造八个方面20条标准。对整改无望或期限内整改不达标的,全部列入“散乱污”企业,坚决取缔。对少数规模大、税收贡献率高、生产工艺先进、环保设施到位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做大做强。为引导企业外迁置业,该县主动联系山东临清和辽宁本溪,沟通人造板企业外迁事宜,达成了合作意向。文安县副县长李建国告诉记者,充分考虑近5万湖北郧西县务工人员实际情况,与郧西县先后座谈6次,推动20家企业返乡投资,已有1万余人返乡创业。
整改期间,文安县还倒逼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2亿元实施升级改造。河北金秋木业有限公司投入3000万元,全面提升厂区环境,拆除生产车间10000平方米,打造花园绿地,对保留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无尘全封闭工厂。同时,兼并小企业14家,组建金秋木业、金鹏木业、金冠木业、白杨村木业等4家规模以上企业,提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地木业投资1850万元改造厂区环境,实施硬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对原有环保设备和锅炉进行改造提升,修建污水处理厂,购买雾炮车、清扫车和大型消防车,全力打造现代化园林式工厂。
标本兼治 长控远防
为了巩固市主城区“散乱污”整治成果,廊坊市在督促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建立健全有效管控机制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环保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成三个专家组对市主城三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成果、长效管控机制建立及反弹情况进行深度巡查。开展“回头看”,看三区取缔类企业是否有反弹死灰复燃,看整改提升类企业是否未通过验收达标而偷偷复产,看背街里巷是否还存有台账外的企业。同时,对市主城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和验收情况实施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绘制《廊坊市三区“散乱污”企业整治状态分布图》,直观、动态显示市三区“散乱污”企业整治验收工作进展,验收合格的企业在实景地图上用绿色标识,不合格企业用黄色标识,台账外企业用红色标识。对市主城区所有未列入拆迁的村街巷和城市街道进行拉网式巡查,凡是巡查过的村街小巷用蓝色标识。每日,将市级督查情况和专家巡查暗访情况在地图上进行动态更新,从而确保市三区“散乱污”整治和验收工作取得实效。目前,专家组已经圆满完成了市三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的巡查。
同时,明确要求环保、安监、国土、建设、规划、工商、发改、公安、质监、商务、水务及供电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参加并做好“散乱污”整治工作,对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等履职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同时要求,今后各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严格市场准入,按照“谁审批、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严禁新的“散乱污”企业产生。凡因专项监管不力,出现“散乱污”死灰复燃和新生“散乱污”问题的,由专项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关停取缔,并顶格追究相应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文安县在整治过程中,由县政府牵头,从县环保局、公安局、安监局、供电公司、消防大队各抽调16名执法监管人员,组建四个联合执法队。各单位分别明确一名主管副职担任队长,直接接受左柳滩党委、政府统一调度指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对比企业用电变化、加强执法检查、无人机巡查、群众监督举报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握私自复工复产情况,立即组织县公安、环保、供电等部门联合查处。存在违法生产问题的,当场移交公安环监大队依法处理。行动开展以来,共立案53起,行政拘留46人,刑事拘留12人,对各类违法违规生产企业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此外,组织县林业、公安交警等部门,24小时对所有进入我县的木材运输车辆开展执法检查,严格源头管控,严禁违法违规企业储备原料。
下一步,廊坊市将更加严格地落实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散乱污”企业整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继续推进和加强验收巡查,加快推进整改提升类验收,有力推进长效化管控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治理奖励和问责机制,确保“散乱污”企业整治取得长久实效,为促进绿色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