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亮点纷呈 后劲十足 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2017-05-05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2015年获批、2016年深入推进、2017年进入跨越发展的攻坚阶段,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在没有成功范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产业特色发展之路:装机并网规模突飞猛进、国内新能源巨头“抢滩登陆”、新技术“开花结果”、新能源消纳初见成效……这一切一切都凸显出示范区十足的后劲和广阔的前景。

创新的运营模式,宽广的发展渠道,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恢弘建设,张家口市将逐步形成可再生能源与“新四化”、商业、教育、金融、扶贫等全方位融合发展的战略格局。

作为新生事物,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从组建机构到建章立制,从项目引进到扩大影响,每一步都稳扎稳打、筑牢根基,打造了广受关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悉,示范区获批设立后,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为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及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聘请知名专家成立了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奥运迎宾光伏廊道领导小组、奥运迎宾光伏廊道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时为了更好的引导示范区科学建设,该市还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张家口市京张奥运迎宾廊道光伏规划报告》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同时委托国家电力规划设计院编制《低碳奥运专区规划》、《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区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

万丈高楼平地起。示范区建设的根基在哪里?在于大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优质项目作支撑。基于此考虑,张家口市变“招商”为“选商”,出台了风、光企业量化优选办法,一年时间签约引进了天津中环、巨人集团、特变电工、金风科技、阳光科技、唐山海泰、晶澳集团等大型企业30余家。同时,在张家口经开区谋划建设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对已备案的33个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6个地面光伏扶贫电站、1056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以及已核准的风电百万三期49个风电项目、奥运光伏廊道一期14个项目、4个光热项目、2个多能互补项目、2个互联网+项目实现了加速推进,力争年内完成投资400亿元,光伏扶贫覆盖82770户。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作为首个由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在全国具有示范和开拓作用,不能亦步亦趋、萧规曹随,而是要大胆创新。2016年该市启动了沽源风电制氢、光热(水工质塔式、水工质类菲涅尔式、熔盐槽式)、奥运光伏廊道、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微网、柔性直流等一批示范性工程;启动了全市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工程——“紫金湾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关键环节实现了先行先试,趟出了一条科学发展新路径。在此基础上,为很好地实现光伏开发利用规模化发展、多元化应用,展示“光伏+”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张家口市因地制宜、积极谋划、科学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光伏加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互联网等多种创新模式,最大化实现了光伏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产生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光伏+林业”已批准5个项目,总面积9764.68亩,完成造林5156.39亩。

示范区建设的重心在于绿色电力就地消纳,电能替代是就地消纳的重要途径。2017年初,市发改委组织各县区召开了风电供暖推进会,按照“每1万千瓦风电装机配套2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标准,要求风电企业将电供暖工程与风电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时,市政府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就建立四方机制、搭建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平台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绿色奥运”的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对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来说,必将是厚积薄发的一年。示范区将在继续稳固基础的同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做出一系列有示范意义的工程,力争让示范区成为张家口的“新名片”。

全力推进电能替代工程。对张家口现有电网结构进行改造,将冬奥会比赛地崇礼区作为今年电能替代工程的重点,并以崇礼区、尚义县、主城区为重点,全面铺开进行电能替代示范,启动清洁能源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今年完成风电供暖规模试点面积500万平方米。另外,加速电网通道建设,全力推动“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输变电工程”。

突出项目的示范效应。2017年1月公布的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张北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和“沽源‘奥运风光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成功在全国参与评选的26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该市也成为入选项目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我国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该市获批4个项目,装机总容量占全国的16%。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确定了首批56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该市的基于绿色数据中心能源灵活交易的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张北县“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成功入围。

形成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示范区的项目不能是单一存在的,要形成产业优势、产业高地,必须有产业链条做支撑。立足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资源,该市将充分放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带动效应。加强与重点企业的对接,力促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五龙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落户。同时优化服务,推动金风科技、特变电工逆变器设备生产基地、唐山海泰和晶澳集团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前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