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平乡:自行车产业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7-04-25 来源:河北工人报

3月28日,河北中南部的平乡县,王风明正忙着比对自己制作的车架模型和样车的比例差距。半个月前,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发来的合作意向订单,打破了他对常规车型的生产计划。

王风明是一家自行车企业的技术员。他从天津的一家自行车厂来到这里,专门负责自行车的创新与研发,在平乡县成规模以上的车企,都专门有像王风明一样的专业技术员。

平乡县自行车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自行车作为年轻人结婚必备“三大件”之一。受到国家“购车票”的限制,当地人为置办结婚聘礼,纷纷上外地购买自行车零配件,回来后手工组装。随着零配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看准商机的“车贩”们便开始在村里的小作坊生产起了自行车零配件。

“飞鸽”的大梁、“永久”的车把,“红旗”的链条,“长白山”的瓦(圈)……这些流传街头的顺口溜,再现了平乡县当年手工作坊攒自行车热的场景。当时自行车零配件的热销,带动了当地众多商贩开始从事零配件的作坊生产和市场交易。到上世纪90年代初,平乡县已逐渐形成以河古庙镇为中心的国内最大自行车零配件集散地。

平乡县经过30多年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创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行车文化。2008年,该县投资建起了国内首个自行车博物馆。馆内收藏着中外名牌自行车400余辆,以及自行车零配件展品千余种。

“最初我们六七个人是在常河镇里的小作坊生产自行车零配件,现在扩大规模后在自行车园区建厂并进行整车生产,年产童车500多辆。”邢台天大车业总经理李鑫介绍。在平乡县,很多车企都像天大车业一样实现了由零配件生产到自主品牌整车生产的成功转型,并出口到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人们出行工具的不断变化,传统自行车曾一度被人们“冷落”。电动车的兴起,让自行车零配件产业受到很大冲击,这时,(自行车)车企开始探索向童车和运动自行车的转型。据统计,2016年平乡县自行车企业年产3500万辆,其中儿童自行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47%,国际市场达到14%。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商给当地车企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不仅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也吸引了很多在外打拼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在被誉为“中国淘宝村”的平乡县艾村,有200多户村民都在通过“淘宝”电商平台销售童车,每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回乡创业的杨晓博告诉记者,他之前在邢台市打工,2011年回家乡做网店销售童车,现在每年收入已达几十万元。

如今,平乡县自行车产业已从家庭作坊变成了“大工厂”;从摆地摊到办起全国最大的自行车行业展会;从露天集市到全国最大的自行车产业园区,形成了集自行车、童车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高达150亿元。

现在,共享单车企业的生产订单需求量虽大,但整车生产需要改进原有生产线模式。小企业因生产能力较低满足不了订单需求,有能力承接的企业又担心会影响常规产品的生产。机遇虽好但也有风险,目前当地车企承接最多的大都是共享单车零配件。

谈起共享单车对未来自行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平乡县自行车协会会长柴存亮感叹道,共享单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订单的突然出现,再次激发了这座全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基地的活力。面对短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共享单车生产订单,应该如何把握这次机遇,再次成功转型,成为平乡县上百家车企急需思考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