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中药新引擎期待“安邦定国”

发布时间:2017-03-31 来源:河北工人报

“安国中药这个行业,没有淡旺季,人有钱心情好的时候,就买点中药保健品;心情不好身体欠安的时候,就必须买中药调理;所以,安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加上国家推出的大健康战略,相信在此投资,回报肯定丰厚。”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高管到金木集团进行调研时,陪同调研的安国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军开场一席话,让所有的嘉宾不禁莞尔一笑。

■“数字中药”让用药更安全

安国这个城市的由来,据说是汉高祖刘邦为子弟贵胄分封的,其意为“安邦定国”。安国人供奉的药神——邳彤,则是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安国药市已经存在千年以上,一度成为中国中药的晴雨表;然而随着包括亳州为代表的新一代中药集散地的兴盛,安国的中药都位置也出现了动摇。

从省政府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到安国重新确立打造千年中药都的信心,是从2010年开始。省主要领导多次到安国进行调研,强调安国市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创新模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安国药都“升级版”,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壮大。

近几年,安国中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认同。2008年,作为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金木集团有限公司经历了发展和二次飞跃的过程。当时在园区的最北端购置土地106亩,将有着百年历史的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搬迁至此。如今,又在园区核心位置购置305亩土地,建设二期国际健康产业园,总投资超过10亿元。将完成7000吨现代化中药饮片、胶囊以及保健食品的透明化生产装置,同时,实现中医药旅游涉及到的体验和服务功能。

已故的中医养生泰斗翁维健曾介绍中药安全时说,中药种植和生产涉及点多面广,药效也相差甚远。比如同样是药用山药,中医上讲的是“淮药”,在南方生产,而安国有一种入药的山药——“小白嘴”,药效和“淮药”不相上下,关键是种植要求,必须要保证用药安全,这就要求要参照“道地药材”生产加工标准,进行严格监控。

2017年年初,安国数字中药都建成并投入运营,该药都实现了全国首个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交易、统一仓储、统一票据的“五统一”数字化中药材交易平台。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借力互联网+标准化,安国数字中药都俨然站在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风口上,多年来中药材流通“小、乱、散”的局面也有望彻底改观。

■“产”与“搬”,困扰农户和商户的两难

3月中旬,采暖期已过,料峭的春寒扑面而至。

东方药城,在晨曦中多少显得有些清冷。这个承载了二十几年药市发展的中药集散地,正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东方药城建于1994年,是经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品种2800多个,日客流量3万余人,日吞吐中药材500多吨,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辐射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以中药产业为龙头,集经销加工、医疗保健、科研、信息、购物、娱乐、参观为一体的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在中药材交易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药材交易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新的交易中心——安国数字中药都已经开始吸纳商户了。

谈到为什么迟迟不搬,几家商户经理表示:一是租赁未到期;二是对数字中药管理模式还不熟悉,心里多少有些抵触;关键是政府缺乏明确的优惠政策和辅导措施。

这就非常类似石家庄的南三条市场,虽然新的火车站商圈正在形成,南三条市场中大量的茶叶、文具、服装商铺就是“盘踞”原地不肯搬迁;结果新商圈遭冷,很多商铺不得不期盼北京在释放商业功能过程中,大量商户转移至此,而这仅仅是期待,过程依旧是漫长。

在河北德善药业车间里,副总经理胡先生正在对库管人员交待原料检测的重要性。中药原料的种植和生产,此时也关乎整个行业的稳定。

“你看到了,现在所有的岗位都装有摄像头进行监控,来多少料、出多少料,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在线监控。所有来料的药效分析也都记录存档。”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和经营企业都像德善这样规范。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安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不仅本地有大量的药材种植,而且还是各种原料的集散地。而另一个侧面也同样突出:本地企业,包括落户企业对原料需求量大,同样的原料,你认为农残高,不收购,另外的企业就会收购。

■“大省”非“强省”,“安生”不“出国”

河北省中药产业不可谓不大。产业集中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市。石家庄有神威、以岭为代表的中药翘楚;石药集团也正在扩张中药在结构中的比重。保定有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长天药业等。承德和张家口也有“颈复康”这样的驰名品牌。但是,河北在全国医药行业排名中始终被排斥在前10名之外。安国不“出国”,长期扮演国内药厂供应商的角色,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几年,中药业占安国市税收的45%以上,交易市场年吞吐药材30万多吨,种植面积保持13万亩左右,总产量约占全省药材的一半以上。全国常用药为2600多种,这里药材经营达到3000多种,拥有多个大宗药材仓储专业村。齐村是甘草加工专业村。一位70多岁的村民说,“几乎全国所有中药企业都与我们村有联系,北京、天津药厂的甘草基本上出自我们村。”

但是,安国市中药产业繁荣的背后也有隐忧。一直以来,该市作为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也曾努力由种药、卖药向制药转型,本地制药、加工企业发展到近百家,而企业规模小、品牌不亮、管理粗放、人才匮乏、设施落后、信息水平偏低等问题,一直是“天下第一药市”的短板。

到安国药市里面,你可以随便找一家商铺,自己定标准,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给你打磨出一公斤的“三七粉”,价格在400元左右。

“这要让在商场和药店里,几千元是拿不下来的,而我们这里就是价格上不去。”老板抱怨利润低,生意不好做。

■几块石头“绊脚”,瓶颈亟待打破

安国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双龙拿着自己的专利产品说,“这些中药保健品已经走出国门,换成欧元了;在园区内,像我这样的企业并不多,靠饮片加工经营的还占大多数。”记者观察到,安国中药发展必须要突破几个瓶颈,而且是迫在眉睫。

首先是技术瓶颈约束。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中药加工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与稳定性,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国家药监部门的GMP认证,让不少百年企业停业整顿,同时,近年来的飞检,也让众多企业躺着中枪。单单是数据的完整性这一项,就让不少企业倒在了认证的路上。

目前,国内最前沿的中药颗粒配方研发,也仅有六家企业在产。金木集团于去年和北京一家科研单位签订了配方颗粒的研发协议,启动了追逐最前沿科技的步伐。

其次,人才瓶颈。安国药业虽经千余年发展,拥有一大批熟练掌握传统加工技艺、熟悉传统中药经营的人才,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加速发展,现有的人才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技术能力和水平上,显然都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化新药都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区域地位、人才技术条件的优势,石家庄医药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其各种药物的产销量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神威”、“以岭”等一系列中药知名品牌,使得安国医药产业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医药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前分散生产、现货交易,逐步发展为企业基地化种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仓储会展、超市经营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安国现有的医药产业发展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滞后,已成为安国建设现代化新药都和推动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京企落户安国,药都期待发力

发展是安国的需要,也是药企的需要。走进安国市中药工业园区看到,这里已聚集同仁堂、盛仁堂、龙泽堂等投资的一大批投产、在建新项目,一座现代化药都雏形初露。

同仁堂的安国工厂项目组负责人说:“你看过电视剧《大宅门》吧,一个情节是同仁堂采购商不到安国,药市就不开市。这也可以理解同仁堂成就了安国药市,而安国药市也成就了同仁堂。这个药市可看、可学,但不可复制,历史的联接无法隔断,这是一块金字招牌。”

过去,安国市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却没有一个全国性中药材电商平台。今天,这一窘态正在改变。安国中药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过去,安国举办的药交会,全国来几万人,人山人海。现在,人虽没有那么多,但是交易并没有少,药材的网销量越来越大。”

按照规划,数字化中药材交易平台到2020年,将形成年销售额300亿元、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利税47亿元的世界级药材交易中心。

到时,数字中药都将成为全国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的“晴雨表”。今天,中药材天地网、e药谷、中药材贸易网等也在安国市设立了区域总部或中国总部,实现本地的药业信息与各地联网同步。

锁定建设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座数字中药都已铿锵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