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引领 层次多元
秦皇岛开发区倾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日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开发布2016年各项经济指标数据: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8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5亿元,增长8.1%,实现利润27.3亿元,增长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21.9%;完成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18.58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名中持续占据领跑位置。
作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励精图治、奋勇开拓,区域面积由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变强,而今已成为秦皇岛市最强增长极、全省一流开发区和全国闻名特色产业园区。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秦皇岛开发区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高端引领,瞄准层次多元,积极吸引京津优质资源、高端项目、领军人才进区落户,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持续焕发新动力,产业发展全新格局正在形成。
“协同发展,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先进技术是重点。”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景文说,开发区依托中科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共建“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围绕节能环保、数据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应用性研究,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截至目前,中科院遥感所、自动化所、地理所等12家科研院所的19个项目已入驻,成立了16个实体企业、3个所企共建平台,形成知识产权148项。其中,总投资2.5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7.43万平方米的中科遥感航天产业园项目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遥感航天产业园。
同时,秦皇岛开发区围绕“健康医疗、高新科技、创新教育”三大产业板块,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北大科技产业园,打造国际型高端综合产业园区。借助学科联合与带动优势,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4所京津高校在开发区筹备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开放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区域创新中心。
作为中关村海淀园全国首个分园,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挂牌成立以来,累计引进节能环保、新医药及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大数据)、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23个(含孵化器入孵项目)。去年,科泰创新工场晋升国家级众创空间,北岛博智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中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北京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打造的“e谷创想空间”成立一年多来,已和72家企业签署了入孵协议。据统计,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8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407.8亿元,实现利润25.2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0.6%和92.5%。创新驱动已成为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重要引擎。
推动结构转型是实现高端引领、层次多元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秦皇岛开发区今年将坚定不移地在转型升级中砥砺奋进。着力推进汽车零部件提档升级、重大装备制造保持优势、粮油食品加工提高品质、金属压延改进工艺,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让老树发出新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中科遥感产业园、“北斗卫星”监控服务、中兴网信智慧城市等园区和基地建设,促其迅速做大做强,引领产业整体升级。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优势,以“三园一基地”和各大科研高校研究院为依托,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主体,推进各类创新要素聚集,让更多的科技小巨人茁壮成长。
“今年,我们将以京津地区为主攻方向,以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为重点,加快一批在建项目快投产,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快开工,推进一批优质项目快落地,促进一批新项目快见效,确保GDP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部财政收入增长8%、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等既定目标的全面完成。”苏景文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