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优质项目推动产业转型
总投资1422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3月18日,邯郸市20个县(市、区)同时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是该市连续6年、第11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以往相比呈现规模大、结构优、效益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域外项目增多等特点。
据邯郸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工项目总投资1422亿元,平均投资规模9.29亿元,超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占项目总数的24.2%。结构优,战略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项目95个,总投资885亿元,分别占总数的62%和62.2%。京津冀协同项目41个,总投资395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的26.7%和27.8%。
“当前邯郸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实现加快发展、转型突破,最根本的还是要牵住重点项目这个‘牛鼻子’。”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邯郸产业结构偏重,产业转型压力大。近年来,该市坚持靠优质增量调结构,瞄准项目建设一条主线,持续推进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一大批产业集中度高、科技含量高、装备水平高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投产达效,不仅避免了经济断崖式下滑,还推动今年经济发展出现拐点。
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由邯郸市领导联系直抓、协调推进。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推进武安新能源产业园四期、星星白色制冷家电基地等项目。现代服务业领域,重点推进华耀城、林安智慧物流园等项目竣工投运,青岛保税港鸡泽功能区、永年冀南快递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突破。基础设施领域,推动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河北工程大学迁建、东区新城中心商务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项目建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承载力。
加强优质项目储备。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京津企业,通过产业招商、以商引商、股权招商等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品牌、市场、技术成熟的大项目、好项目和国家、省级新型产业发展试验室,以优质增量持续提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格局。
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导要素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项目向园区聚集。市一级突出抓好冀南新区和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打造率先发展的两个增长极。县(市、区)坚持因地制宜,谋划一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聚集区,避免同质化竞争。用活“飞地”开发政策,实行分税共享,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实现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邯郸市对重点项目优先保障要素供给,七成以上土地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开展多形式银企对接,支持项目业主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加强督导考核,对县(市、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排名,对位次靠前的县(市、区)通报表彰,对排名末位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诫勉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