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老树春风舞新枝——丰润区积极推进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纪实

发布时间:2016-09-13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老树春风舞新枝

——丰润区积极推进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纪实

丰润是唐山的老工业区,曾一直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稍有“风吹草动”,就得“吃药打针”。近年来,该区下决心摆脱对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的依赖,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确立了支撑该区长远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老树春风舞新枝”,经济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65.7亿元,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98.7亿元,同比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4%;1-5月份,完成出口总额6.64亿美元,居全市首位;连续4年跻身“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2015年位居第60位。

换脑取经 打开转型升级总开关

“转型心里没底,不转型就是等死”,这句话十分贴切地描述了过去丰润很多企业家的矛盾心态。鉴于此,丰润区委、区政府从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思想入手,大力实施“换脑”工程,打开转型升级的“总开关”。同时组织区党政班子领导和主要经济部门负责同志赴先进地区“取经”,接受思想洗礼。组织企业家走出去,开阔视野,丰富思路,从思想上奠定了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思想的总阀门一打开,转型升级的浪潮喷涌而出。丰润的决策者顺势而为,把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作为支撑丰润未来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大力扶持。依托唐车公司这个龙头,该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共有装备制造企业170家,2015年,全区装备制造业实现税收17.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多,是钢铁、水泥两个行业税收的3倍。丰润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功入选唐山市2015年度十大亮点工作。

在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丰润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实施了以汇联新能源光伏发电、赛史品威奥、拓石建材、冀东装配式住宅等重点项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22.2亿元。目前,冀东装配式住宅等多个项目已完工投产。

脱胎换骨 巩固转型升级根据地

钢铁、水泥传统产业是丰润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虽然现阶段受市场、政策、环境的影响,发展陷入困境,但丰润人坚信,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如何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丰润的决策者们给出了药方:“断后路、给出路、闯新路”,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持之以恒地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及早着手,全部淘汰水泥机立窑生产线。累计淘汰水泥机立窑74座、水泥磨103台,淘汰落后水泥熟料产能726万吨、落后水泥产能1287万吨;钢铁行业共淘汰4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6座,30吨以下电炉、转炉24座,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55万吨。在此基础上,推进企业整合重组,用先进工艺装备提升传统产业。2015年,共组织实施技改项目80个,完成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27.3%。以钢铁行业为例,该区累计改造提升轧钢生产线110条,其中全连轧生产线61条,形成了以3家钢铁冶炼企业为重点,众多钢铁轧延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区年钢铁轧延能力达2000万吨,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和全国钢材价格监测点。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引导企业走转型发展之路,向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转产转型。其中,在钢铁行业打拼多年的正丰钢铁与日本爱信齿轮合作,先后建设5Y-035运转件生产线整体移管项目,走出了一条传统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目前,首批AMT变速器已成功总装下线。他们还加速发展“吃钢咽铁”产业,建成二十二冶钢结构住宅等耗钢企业137家,年耗钢200多万吨。

开放招商 壮大转型升级生力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区一直坚持以开放招商加快发展,以选商选资提高质量,注重引进、扶持和培育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两年来,全区累计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2个;引进建设“中字头”、“国字号”和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投资项目9个。

该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采取小团组、点对点等招商方式,借势京津,加快发展。与北京市朝阳区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12亿元的云计算中心等3个项目成功签约。5月31日,丰润区又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与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成功签约。截至目前,该区与京津合作项目已达11个,总投资86.1亿元。

为破解项目制约瓶颈,丰润区委、区政府采取区级领导干部分包、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等有效方式,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油葫芦泊水库报废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8162亩;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引进建设各级银行20家、担保公司6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0亿元。

该区还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专门制定出台了《鼓励投资扩大开放十项规定》,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区市场主体呈快速增长势头。2015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884户,其中中小微企业843户,同比增长33%,全区市场主体累计达3.64万户,居唐山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