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冀南新区(磁县)举行2016年迎新春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集中签约共计11个项目、总投资206亿元。此次签约项目主要有浙江颐高电子商务磁县产业园、北京百度磁县创客中心、中国能源电力磁县光伏发电、华润磁县风电项目、新兴重工新能装备产业园、磁县滏阳河综合治理、教育战略合作等,涉及商贸物流、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商务、水利及生态农业等相关领域。
截至目前,已有中国恒天、新兴际华、中储棉、中国供销总社、中化集团、中煤科工集团、中冶集团、中材集团等十余家央企入驻邯郸冀南新区,涉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金融、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占邯郸全市央企投资的四分之一强。
邯郸冀南新区缘何能形成众多央企聚集示范效应?
创优发展环境 打造投资洼地
“冀南新区作为全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40个重点平台、6个综合性平台之一,要通过打京津冀协同发展牌,创造比较优势,吸引全国和国际企业关注,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打造央企合作示范区。”冀南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磁县县委书记张晓波说。
冀南新区、磁县坚持“一个口径对外”,打好“新区牌”。组建了五部七组作为区县招商专业团队,盯紧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区县60多名县级领导带头,每年完成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任务,新区内设机构、磁县县直单位每年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严格按照引进方、征地方和属地方1∶1∶1的比例进行税收分成,全力构建区县一体抓招商的新格局。
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冀南新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十条意见》,规定:项目实行审批代办制,推进“两个零接触”,政府全程做好项目投资涉及的征地、协调、服务及手续跑办等工作;未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进入园区检查、评比和罚款;实行“分类申报、一窗办理、一章办结、一费缴清”的“一费清”制度;设立企业服务110热线,24小时接受企业投诉,纪委跟踪,限时办结。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投资2.2亿元,建设年产400套大型风电叶片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辅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税收约2500万元,带动就业400人。”冀南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索剑峰说,为引进这个央企项目,新区成立了3个工作组,从项目协调、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方面,创造了优质的发展环境,使项目如期顺利开工。
延伸钢后产业 实现转型升级
邯郸是钢铁大市,解决钢铁产能过剩,实现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邯郸冀南新区引进新兴铸管特种管材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69亿元,年产30万吨双金属复合管和高端无缝钢管等特种管材,2015年受国内外大订单的拉动,预计产值目标可实现8亿元,消耗钢铁40万吨。
“新兴铸管是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国际首创生产工艺和自主产权。为引进这个项目,新区成立了专门的对接团队,由马头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规划、环保、国土相关部门参与,用我们的专业和真诚打动了对方。”索剑峰告诉记者,围绕钢后延伸产业,冀南新区又先后引进了总投资21亿元的中国恒天特种纤维设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邯郸金狮棉机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中冶集团纳米涂层及特种板材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煤科邯郸能源装备基地等一批央企和500强的龙头企业,每年消耗本地钢铁近200万吨。
打造精细化工 发展链式经济
在冀南新区(磁县)精细煤化工产业园的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瓶瓶罐罐里装着晶莹剔透、色泽亮丽的精细化工样品。很难想象,这些产品是从黑色的煤中提取的。公司副总经理陈金奎告诉记者:“目前像1,4-二甲基萘等这些紧俏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一吨售价可达近25万元。别人煤炭论吨卖,我们产品论克卖。”
“传统煤炭产业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以央企中化滏恒为龙头,我们坚持走‘依托煤、延伸煤、不惟煤’产业升级之路,大力发展链式经济,努力打造千亿元产值园区。”冀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磁县县长吴从江说。
围绕煤炭产业向高端前沿延伸,冀南新区(磁县)精细煤化工产业园形成了煤焦油链、煤气链、苯链和精细化工四条产业链,实现了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之间大循环,创出一条发展和环境治理双赢的循环化工示范之路,并跨入全省“十强园区”。
近日,冀南新区再传喜讯,该区再次引进中化集团30亿元精细化工项目,这是继中化滏恒、中化鑫宝等八个精细化工项目之后,中化集团在冀南新区摆放的又一重大精细化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