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邯郸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引领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6-03-09 来源:河北日报

2月29日,邯郸市总投资1337亿元的15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结构优,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4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7.6万人。

面对经济下行、市场持续低迷等严峻形势,邯郸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核心抓手,持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今年武安新峰煤制天然气、冀南新区中材风电叶片等34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数量与石家庄市并列全省第一。

2015年,邯郸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三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有效投资加速了产业转型,曾在产业阵营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等“老四样”,如今已变为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煤炭“新四样”,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

产业转型提速,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新军突起

随着近年来项目建设持续发力,邯郸工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年均达30%以上,成为第二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棉机、纺机、煤机、矿山机械、专用车、新能源装备等系列产品,年消耗钢材2000万吨,占全市钢铁产量近一半。

白色家电产业继美的入驻后,先后引进德国戴克、格仕高、惠菱、常祯等家电项目,带动10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以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为代表的白色家电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家电整机生产企业达10多家,年产各类空调360万套、洗衣机30万台、热水器50万台。到2017年,白色家电产业产值将达15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今年底,武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年产3万辆公交车和乘用车生产线将竣工投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未来5年,邯郸将以武安、涉县、广平新能源产业园为载体,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系列化。目前,主城区内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70%,到2017年,邯郸市民都将乘上行驶稳定、无噪音尾气污染的纯电动公交车。

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食品工业扩能首选地。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邯郸先后引进京味坊、知时节、康贝尔等北京知名食品企业落户,总投资10亿元的河北集味轩食品加工、总投资20亿元的马大姐食品工业园等先后建成投产。今后将积极对接京津食品工业扩能和转移需求,引进三元乳业、稻香村食品等名企建设生产基地,壮大一批食品加工优势企业。加强与京津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加快中国农大曲周、成安、临漳农业科技园和北京林大广平果品科技园建设。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增量调优

抓实一批产业集群培育项目,打造精品钢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超千亿元产业。其中,精品钢材产业重点实施永洋特钢、太行和冀南钢铁搬迁升级改造;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宗申白俄罗斯农机、凯特拖拉机、中材风电叶片等项目;节能环保材料产业重点抓好曲周聚力环保产业园、开发区捷克产业园、中钢研蓝宝石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抓好武安新能源产业园、广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

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城市承载力。立足建设全国交通枢纽城市,铁路重点推进邯长邯济铁路专用线建设,争取轨道交通早日开工;公路方面,抓好太行山高速、107绕城改造和西部山区旅游专线建设;加快邯郸机场三期航站楼改扩建,增加国内航线、开通国际包机,打造立体交通格局。在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重点培育2至3个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力强的重大项目,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

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探索“一区多园”“园中园”等多种园区布局模式,构建以冀南新区、经济开发区、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引领、20个省级开发区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园区建设格局。实行引进项目“飞地”政策,实行分税共享,引导项目集群式发展。

谋划一批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发展高端和央企名企,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基础设施重点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传统产业重点围绕煤制油、煤制气方向谋划一批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谋划一批项目,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现代物流、商贸电商、文化旅游谋划一批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严格考核激励措施,抓大项目好项目

邯郸坚持领导直抓推进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示范带动作用。要求每位市级领导分包推进1个重大项目,全程协调、一盯到底,直到投产达效。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人每年引进1个重大产业项目,全市每季度通报一次项目引进情况,营造抓项目、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强化市级招商力度。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开展“走进百家央企”活动,继续瞄准行业高端和发展前沿,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战略支撑项目,补齐产业“短板”。目前,邯郸已与中建材、中铁电气化集团、中国恒天等39家央企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8项,总投资3363亿元。

强化优质要素保障。对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确保70%以上土地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房九条”“抵质押九条”等创新性金融政策,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破解企业融资瓶颈。推介发布PPP重大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改善发展环境。

实行专项考核激励。完善重点项目考核办法,每季度通报各县(市、区)项目建设情况,对重大项目推进及存在问题解决情况,由市重点办向责任单位发送督办函,限时办结、跟踪落实。对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排名后三位给予“黄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