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平泉五条循环产业链 促经济“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6-01-08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一堆堆囤积如山的炭原料在广场上“矗立”;一辆辆满载黑色“瑰宝”的车辆来往穿梭;一块块精美炭画展示实用功能与创新的有机融合……近日,记者在平泉活性炭工业园区见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近年来,平泉县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突出创新环境、项目建设,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项目推动,玉米实现“脱胎换骨”。避暑山庄企业集团公司探索建立了以玉米为原料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每年可加工消耗玉米32万吨,增加利润6000万元。昔日处理的酒糟成为企业主打产品,年新增产值1.62亿元,解决消化粮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产业拉动,食用菌实现“分解组合”。平泉素有“中国食用菌之乡”的美誉。在实践中,通过利用食用菌生产的“五料”,即蔬菜基料、肥料、活性炭原料、食用菌生产用燃料、草腐菌原料,提高产业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2015年,食用菌总产量达50万吨,产值50亿元,研究开发利用废弃菌棒、菌盘生产活性炭,形成“食用菌废弃物—活性炭—净化环境”的链条,全县食用菌废弃料循环再利用每年可节本增效500余万元。

效益牵引,秸杆实现“华丽转身”。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途径,以“三位一体”沼气池为依托,形成“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池—沼渣沼液—果品、蔬菜、食用菌”的循环生产方式。目前,全县建沼气池达1.6万个,直接、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青贮、微贮、氧化等技术措施,形成“秸秆—青贮、微贮、氧化—舍饲牛羊—粪便—粮食或菜”循环链条。

品牌带动,山杏实现“转型升级”。平泉县是“中国山杏之乡”,山杏林面积达67万亩,年产山杏仁3000吨,通过把杏仁加工制成杏仁露、杏仁粉,杏核皮加工制成活性炭及净化材料,形成“山杏—杏核—杏仁、杏皮—杏仁露、活性炭”的循环升值之路,被誉为“中国活性炭之乡”。目前,发展杏仁饮品加工企业17家,年产杏仁饮品2.8万吨,活性炭企业36家,年产活性炭4.5万吨。

变废为宝,固体废弃物实现“回收利用”。针对矿业快速发展,存在后备资源储量不足等实际问题,研究探索出诸多工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形成以工业废物为依托的循环经济链条。在固体废弃物尾矿渣治理方面,实施新技术将尾矿渣制砖用作建筑新型材料,实现“回收再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