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培育县域经济崛起新动能——看邱县如何在创新发展中实现“突围”

发布时间:2016-08-16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邱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财政困难县,曾一度面临发展“围城”的难题:干部劲头缓、农村脏乱差、经济总量小、企业发展慢。

“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培育县域经济绿色崛起的新动能。”邱县县委书记李红光说,“面对难题,我们要找准思路,以志愿服务提升干部队伍精气神,对接京津引项目、精准帮扶助企业、‘两改一清一拆’美乡村,让邱县成功突围实现跨越发展。”

“三慌”变“三园”

美丽乡村模式新

变“三慌”为“三园”,邱县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共建共享的邱县模式。这一工作经验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一年多前的邱县,部分农村支街背巷脏乱差、废弃坑塘垃圾遍布、老旧房屋残垣断壁摇摇欲坠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看在眼里“脏得慌”、晚上走路“瘆得慌”、危房易出事故“怕得慌”。为解决这些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邱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变“三慌”为“三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从“拆、清、用、管”入手,打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战役。

为打消群众产权顾虑,降低整治成本,邱县坚持“宅权不变,群众自愿,绿树留存、百姓受益”原则,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坚持不上大型机械,坚持发动群众,坚持不定硬指标和任务、不设完成时限。

拆清中,邱县制定了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各部门包村制度,党员干部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帮扶各村,县直各单位每周至少组织党员干部义务劳动一次,各乡镇每周组织3次义务劳动。看着县乡干部实打实地干,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香城固镇东赵屯村广大留守妇女,在女支书贾秀芹的带领下,不计报酬,甘于奉献,成为全县依靠群众推进工作的典型代表。

为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邱县整合林业、农牧、教育、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打捆使用;推行“一人一月一元钱”和“小葱换鸡蛋”的传统做法,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教育引导群众共同维护好村容村貌。

让农村变美,让农民变富。邱县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加强基层党建相结合,积极培树农村产业。古城营乡东杜林疃、枣坡村,通过引导群众土地流转,发展莲藕种植10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首年预计可达30万元;南辛店高庄村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打造“销售、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治理“空心村”,不是一拆了之。对清理出来的闲散宅基、坑塘,邱县采取“乡镇供苗、群众种植管护”方式,小片的空地单独打造,成片的空地连片设计,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打造“微田园、生态化”的村庄布局。截至目前,邱县完成了包括20个省级重点村在内的211个村“空心村”治理任务,建成农村特色菜园2012处、游园820处、果园1222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对接京津提总量

协同发展引“名牌”

凭着精准定位、精准服务和政策支持,邱县引来3家北京知名企业,总投资40多亿元,建设食品产业基地。

在外界看来,县小人少、产业底子薄、区位优势不明显,是邱县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屏障”。然而,邱县人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找到了对接的契合点:作为京津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邱县虽是边缘,又是核心,能够覆盖三省,进而辐射全国。

邱县制定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带队的工作推进方案,明确重点对接区域、重点对接产业,及时掌握外迁企业信息,第一时间与业主联系,并与北京食品工业协会、天津食品工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疏通了对接京津的渠道。

一年半时间,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带队进京拜访对接60余次,多次召开北京外迁企业集中推介会,让业主充分了解来邱县投资的优势,陆续引进哆呋、集味轩、马大姐等一批北京食品产业加工项目,形成了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葡萄串”效应,创造了100天建成哆呋、95天建成集味轩的“邱县速度”。

县长孙志英介绍说,为鼓励支持落户的京津食品企业发展,邱县坚持把涉企行政审批改革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重点,涉企事项由原来的98项精简到55项,办理时限压减50%。同时,创新项目帮办机制,一企一策,制定有针对性、订单式帮扶方案。

目前,与央企中船重工713所波纹管、华润电力风力发电、中国民营500强湖北襄大集团签订襄大食品工业园等项目的积极对接,让邱县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收获颇丰。

辩证施策助企业

精准发力“小变大”

宝彗制管公司一度停产,邱县主动作为,促成邯郸万合汽贸公司与其合作,让宝彗公司重新恢复生产,实现了双赢;

针对佳源公司产品有市场、有利润空间,企业有资质和资源的特点,邱县成立专题帮扶工作组,南下贵州、江西,北上内蒙古阿拉善,西赴西藏那曲、宁夏银川,帮助企业争跑订单,为盘活佳源公司争取资金和业务支持。通过不懈努力,该公司恢复生产,已签订近10亿元订单;

垣泰石材项目,实施托管经营模式介入,成功恢复生产;同时利用闲置车间,成功引进年产2万台电梯项目——四川科莱电梯公司入驻,仅用56天,邯郸历史上的第一台电梯下线……

在精准帮扶企业脱困上,邱县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及部门帮扶机制,探索出了一条“以小变大、以大带小、大小联合”,实现资产重组、产业联合、转型升级的路子。一年多来,邱县通过帮扶走出困境的企业有7家,盘活闲置项目4个,新上转型升级项目5个,其中央企项目2个,新增企业税收7000余万元,有千余职工上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