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河间再制造产业再“智造”

发布时间:2016-07-04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再制造,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

再制造的关键一环是合格的旧件,旧件回收渠道不畅一直困扰着再制造产业发展。而这恰恰就是河间市发展再制造产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河间现在拥有一支近万人的汽车旧部件购销群体,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信息敏锐,渠道畅通,物流便捷,客户稳定。粗略估计,日采购量1000吨左右。这种“逆向物流”不仅涵盖所有汽车零附件,还拓展到石油钻采设备,行成了我国首屈一指的旧件集散地。

依托发达的“逆向物流”,上世纪80年代,汽车配件和金刚石钻头再制造在河间悄然兴起。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以汽车配件和石油钻采产业为主,享誉国内外的再制造产业基地。现有汽车配件和石油钻采再制造企业350余家。其中,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年产量400多万台,并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基地;PDC钻头、金刚石钻头等再制造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近10%,年产值达6亿元,并远销中东、非洲、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从事汽车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的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再制造企业试点单位,同时是中国内燃机协会会员单位,参与起草了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国家标准。

从简单再制造走向“智造”

再制造是绿色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绝不是“翻新”那么简单。河间市汽车配件再制造行业协会会长候立冬告诉记者:“再制造是一个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过程。借助专用设备、特殊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完全等同于新品,还顺应了绿色、循环、低碳的消费理念和国际潮流。”

候立冬领导的长立汽配公司聘请天津市汽车工业研究所以及中国内燃机协会多位技术专家长期做技术指导,公司拥有独立的试验中心及加拿大DV等国内外权威检测设备40余套,引进美国、德国知名公司生产设备170余台套,公司已具备独立的设计开发能力,再制造汽车发电机、起动机产品打上“长立”商标销往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组织当地再制造企业到再制造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是河间市促进再制造产业“智造”升级的有力抓手。该市有关部门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到广州、济南、上海、张家港等国内再制造企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并参加了阿联酋迪拜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览会、阿姆斯特丹国际再制造展会和世界再制造行业高峰论坛。

视野开阔后的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河北江轮机电公司建起现代化厂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2015年生产汽车起动机、发电机、空调压缩机32万台,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已成长为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汽车配件再制造企业。河北赛亚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转向助力泵、转向机再制造企业,2003年成立之初,仅年产单一品种转向助力泵4000台。公司董事长揭兆勇在多次赴美国等地考察学习以后,果断决策加大投资力度,公司迅速成长壮大。如今公司已拥有各种数控机床80余台,检测设备齐全,每年可以生产300多个品种汽车转向助力泵、转向机12万台,成为我省唯一一家汽车转向助力泵、转向机再制造规模企业。河间市汽车配件再制造行业协会会长候立冬已经不再满足于汽车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他已经把目光瞄向了更难更高的目标——汽车发动机再制造。

争创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

为积极扶持培育再制造产业发展,河间市高瞻远瞩,长远规划,把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引领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日前,在北京市科技协作中心组织再制造业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河间市与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再制造分会、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柴发动力等再制造权威单位和企业签订了《推进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6个系列协议,标志着河间市再制造产业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征程开启。

河间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基地和北京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基地已列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省、市“十三五”规划。“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吸聚效应也开始初步显现,北京盾构协会和辽宁三三集团就盾构再制造基地项目来河间市进行了考察。

省物流集团与河间市签订了投资100亿元建设1400亩的再制造产业园区及旧件交易市场协议,目前园区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河间再制造产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