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全力实施四大主战略
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一年一度的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5·18经洽会),将于5月18日在廊坊拉开帷幕。从2000年承办河北省第17届经济贸易洽谈会,到2016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举行,5·18经洽会已经在廊坊走过了十七个年头。
十七年来,5·18经洽会永远不变的,是京畿大省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用好“两个市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坚定信心,是廊坊借力5·18经洽会平台,全力实施协同发展、科技领引、开放带动、生态支撑主战略,努力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奋力开创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新局面的铿锵步伐。
今年的5·18经洽会,以“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立足京津冀,面向海内外”为总体定位,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两大合作重点,注重产业对接、项目洽谈和贸易成交,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投资贸易促进平台。
全力实施协同发展、科技领引、开放带动、生态支撑主战略,加快建设“三区一地”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5·18经洽会,特点鲜明突出,内容务实丰富,全面展示河北、廊坊对外开放崭新形象。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今年的5·18经洽会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两大合作重点,将举办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三个高端会议,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崭新局面建言献智。
注重产业对接、项目洽谈和贸易成交,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廊坊市努力把今年的5·18经洽会打造成国际化、全国性、实用型的经典盛会。围绕大数据、国际电子商务、空间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方面,他们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兴产业精品展,全方位展示国内外新兴产业精品;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企业、壮大县域经济,组织“创新中国”走进廊坊、“双创”与金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京津冀物流等,开展九项专题洽谈对接,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投资贸易促进平台。
“十二五”期间,廊坊市全力实施协同发展、科技领引、开放带动、生态支撑主战略,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廊坊市主动作为、深度对接、重点突破,实现了协同发展良好开局。他们明确了“三区一地”的发展定位,持续强化与京津常态化沟通,扎实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务实合作,与大兴、通州、西城、武清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产业协同持续深化,功能承接实现突破,生态共建不断强化。
廊坊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全面开放的最重要抓手,借力协同发展推进结构调整。他们连续两年实施为期半年的招商引资集中行动,强力打造廊坊招商引资“升级版”。中兴研究院、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区域总部落户,航天振邦、智能机器人产业港、中轻造纸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鲁能生态度假区、国电热电联产等一批央企项目开工,固安航天产业基地、中集空港专用装备等一批基地型项目加快推进,构建起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廊坊市全力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引领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到32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增加到171家,均居全省前列。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省级高新区、43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4个院士工作站,建设了中科院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大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
抓住用好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崭新格局,奋力开创廊坊发展崭新局面。过去五年,他们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居全省首位。到“十二五”末,廊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万元,五年间增长了65.7%;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8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303.4亿元,总量均跃进全省“三甲”行列,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
努力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奋力开创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开局之年,廊坊市对外开放好戏连台:
3月28日上午,由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廊坊市政府、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后,廊坊举办的第一个大型投资推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700余家企业参会,投资122亿元的12个大项目签约落户廊坊。
在此之前,“中国互联网之城”在香河县第一城正式启动建设,百家创客团队现场签约入驻,开始全力打造京津冀智慧城市样板;廊坊市与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武清区、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签署共建京津冀绿色设计走廊等系列合作协议,三地联手在绿色设计产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享绿色设计资源,共建绿色设计走廊。
4月14日,“北京民营企业廊坊行投资合作对接会”在廊坊举行,廊坊市政府与北京市工商联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书》,双方共同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廊坊经济社会建设,加速协同发展步伐,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4月15日,“廊坊市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廊坊开发区召开,河北、广东、浙江、山西、福建五大商会的相关负责人和120余家会员企业走进廊坊,与当地开发区、高新区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共享机遇、共谋合作、共促发展。
4月15日,廊坊市(北京)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在北京开幕,廊坊市发布200项重点投资合作项目,吸引了北京三六六科技有限公司、旭硝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30余家节能环保企业。双方对接产业供需信息,力促京廊两地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多赢。
踏上“十三五”崭新起点,廊坊市确立了“三个前列、两个翻番、一个提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四大主战略,努力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奋力开创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新局面,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们把协同发展作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抓手,紧紧围绕“三区一地”发展定位,精准打造承载平台,构筑北中南三大协同发展功能区,构建对接京津区域新格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京津内外连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取得重大突破,“京津研发、廊坊转化”的产业协同模式和共建共享、联防联控的生态建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京津平均水平。
他们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政策激励、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0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他们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突破,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双向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2016年,廊坊市全力推进协同发展,加快同城融合发展步伐。他们坚持“三个精准”,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发展力争走在全省前列。编制“三区一地”规划,做好与京津各项规划对接;精准打造承接平台,精准承接行政职能、科研培训、公共服务等非首都功能转移;抓好合作园区共建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
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水平。他们坚持“加减乘除”并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构筑“5+3”现代产业格局。实施新兴产业增比进位工程,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度和支撑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坚定不移去产能,推动产能输出,积极处置“僵尸企业”,加速传统产业上档升级。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他们深入实施科技领引战略,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平台、聚集创新人才,努力打造创新之城、科技之城。培育创新主体,落实高新技术产业三年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科技型企业裂变式增长;加快建设孵化器,提升创新平台;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发展科技金融,优化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