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工作

协同发展新高地——凝眸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次创业”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6-08-04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编者按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多年来,特别是1995年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开发区人励精图治、奋勇开拓,在昔日的荒野上,建成了全市最强增长极、全省一流开发区和全国闻名特色产业园区。2016年,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秦皇岛开发区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省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秦皇岛开发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再次擂响战鼓、整装出发、全力以赴,以“三次创业”的勇气和果敢,书写着时代的创新之路。在激情澎湃的开发区“三次创业”发展大会落下帷幕4个月之后,我们走进开发区,感受其创新创业脉动。

精心搭建首都功能外溢“承接平台”,主动融入,积极吸引京津优质资源、高端项目、领军人才进区落户……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承接京津资源转移工作中捷足先登,走在前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一定要找好角色定好位,围绕节能环保、数据产业、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与京津在技术、人才、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打造教育、医疗、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基地,为信息聚集、人才聚集、产业聚集提供有力服务支撑。”该区工委书记胡英杰介绍。

携手高端树典范

7月28日,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秦皇岛分园开园暨项目签约仪式在秦皇岛开发区中关村创业大厦隆重举行,这是秦皇岛市成功复制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模式的代表性项目。从此,这个全国留学人员创业人数最多、层次最高、产出最高的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秦皇岛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秦皇岛分园重点吸纳和集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硬件、节能环保等企业;依托该园20年创业服务经验,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融资、创业辅导培训等服务;协助落地企业对接秦皇岛市场资源、支持产业升级。当日就有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会、中关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科学院中科海外人才创业园等十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入驻秦皇岛。

早在2014年5月11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成立,秦皇岛开发区就尝试从“根”上复制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千方科技创建了秦皇岛市汽车信息化运营模式,完成了全市3600辆出租车的设备安装,拉开了秦皇岛市智慧交通的序幕;恒业世纪生产的消防电子产品供不应求,占地40亩的新厂区建设已经动工,力争三年内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人体健康预警、三维数字社区服务、噪声和振动控制、智慧养老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年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成为双方进行产业转移、机制对接、创新合作的载体和平台,累计引进项目90多个。同时,京能(秦皇岛)热电、京威股份北方基地、九次方大数据等一批京津优质资源、高端项目纷纷进区落户。

纳才引智增活力

最近,清华大学5名博士要来秦皇岛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实习,董事长陈忠林正忙着敲定这件事的每个细节。“与北京高校合作,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我从中尝到了甜头。”

惠斯安普公司生产的ADDS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及诊断设备达到国际领先,原因之一就在于与清华大学2013年一起研发的生物芯片传感器,解决了同类设备存在的检查数据一致性差、临床复核率低的问题;去年设计的一款通过检测脑细胞活跃度来诊断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设备如果能够应用,将为自闭症儿童早筛查、早训练创造可能;与北京大学合作自主研发的微循环修复设备将应用到运动员疲劳恢复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上。

秦皇岛开发区积极向京津地区纳才引智,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共建了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已引进中科院遥感所、地理所等12家科研院所的19个项目,成立了16家实体企业和3个所企共建平台;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北大(秦皇岛)科技产业园;清华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已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旗下的震动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石化等领域的旋转机械检测;北京化工大学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已与开发区就建设“北化工秦皇岛生物技术产业园”签署框架协议,设备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陆续引进了卢秉恒、谭天伟等聚集指导基地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中科院专家百余人。

服务保障显优势

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为加快推进与京津协同创新科技项目建设,秦皇岛开发区设立5000万元的项目专项资金和600万元的人才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对中科院相关项目的鼓励和扶持,今年已对3个项目给予5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与e谷合作筹划设立5000万元的“中关村e谷秦皇岛创业投资基金”;秦皇岛银行成立当地首家科技银行——长江科技支行,面向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企业推出多种金融产品,打破了科技型企业有效抵质押不足的困局。

创新合作工作机制。秦皇岛开发区与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合作共建机构,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项目对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推进意向项目落地,并为落地项目提供跟踪服务。建立并落实了派驻机制,加强双方人员挂职交流,深化工作互联互通,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委派2名同志常驻海淀园协助工作,海淀园管委会也已委派1名同志挂职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开发区努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引进高端教育和医疗资源给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高端的、综合性的服务条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戴河国际医院项目落户,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秦皇岛分校等合作项目持续推进……一条条针对性强、细化详分的服务政策组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服务型体系。“继续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作用,在政务服务、法治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完善一系列措施,努力将秦皇岛开发区打造成对接京津资源促进河北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带动区。”该区管委会主任苏景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