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延链补链强链 打造专业化园区
2023年建成4个,正在谋划建设6个
汇博新能源有限公司机器人项目即将下线第一台机器人。
张北县电子信息科创园内景。
工信、交通等部门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图片均为张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虽值朔风凛冽的寒冬,张北县电子信息科创园内各类高端制造企业却“耕耘”正忙,工业生产仍在火热进行。
2023年,张北县聚焦新能源、大数据等主导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一年内,建成4个专业化产业园区,5种工业产品已下线,3种产品即将下线,6个专业化园区正在谋划建设。这是张北县在工业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道路上快步前行的缩影,也是该县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细分产业
打造高端制造中心
在张北县城北部,是该县新建占地10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科创园,短短几个月,园区内的建设场景已变成紧锣密鼓的生产画面。海泰新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24小时抢抓生产,从硅片切割到光伏电池板下线仅用时几分钟,一辆辆大货车正出入园区,单晶硅太阳能板随车运往全国各地。汇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机器人车间内,设备生产线已调试完毕,第一台智能清洗机器人即将下线。“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光伏面板清洗机器人,机器人用‘毛刷’可以清理掉光伏组件表面的浮灰、污垢,提高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正式投产后,一天可生产30台机器人,每台售价1万到3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秦晓晨描绘着“清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企业的发展远景。中和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内,员工们正在组装用于集成电路的清洗设备,该公司生产的张北第一台半导体生产化学品供应中央主机于2023年6月下线,也是园区首个下线的工业产品。
一个以电子信息类产品为主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已经建成,全负荷投产运行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税收将超3亿元。
在电子信息科创园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张北AI未来数字产业园,今年,该园区将以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投入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中,成为张北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地标”。
“储能电池制造产业园、西麦精深加工产业园等6个专业化园区正在谋划建设,这些园区未来将成为张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张北县委书记李鹏举说。
主导领跑
聚焦上下规模发展
近年来,“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照亮雄安的夜”很受关注,集聚新能源利用优势,张北成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国家“东数西算”8个算力枢纽节点中京津冀的起步区。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新能源、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全县两大重点主导产业。2023年,张北新能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如何做强主导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改变以往分散生产的状态,张北县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顶层设计,推进专业化园区集群式发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优势。
电子信息科创园内,“光伏面板”与“面板清洗机器人”生产车间相邻,为新能源产业助力;集成电路清洗设备和循环再制造服务器生产企业“相聚”,为大数据产业聚能。“助力聚能”外,一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也正逐步推进。
“张北造”拢指成拳、蓄能已发,一批成熟的装备制造业也在扩模提质。总投资20亿元的艾朗千亩风电叶片制造园区,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已成熟投产,2023年,新建成了两条坝上单体建设长度最长的风电叶片生产线。
包含艾朗叶片、运达风电等企业在内,张北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一个集发、储、输、用、检测、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条在张北已经形成。
“三真四快”
打造先进制造中心
“2023年8月初决定入驻电子信息科创园,从设备导入、调试到产品下线用时不到一个月,这个效率在同行业中是很少见的。”海泰新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光启说。除了海泰新能外,中和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从入驻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艾朗风电大兆瓦级风电叶片投资扩建项目,2023年3月26日奠基,当年9月底全部竣工,一年内建成了全县第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园区。
“我们以‘真想让来、真想让落、真想让好’的‘三真’态度,以‘快建、快引、快落、快批’的‘四快’效率,为企业协调相关县直部门,缩短项目审批时限,推进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将立项到开工控制在3个审批环节。”张北县工信局副局长胡海说。
为吸引企业入驻,2023年,张北县还制定了《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招商引资项目专项优惠办法》,充分发挥新能源指标优势,引进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或生产性项目可配套实施5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同时,为保证企业引进来、留下去,张北县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出台10条“硬措施”,进一步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张北延链补链强链 打造专业化园区
2023年建成4个,正在谋划建设6个
汇博新能源有限公司机器人项目即将下线第一台机器人。
张北县电子信息科创园内景。
工信、交通等部门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图片均为张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讯(通讯员翁晓静)虽值朔风凛冽的寒冬,张北县电子信息科创园内各类高端制造企业却“耕耘”正忙,工业生产仍在火热进行。
2023年,张北县聚焦新能源、大数据等主导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一年内,建成4个专业化产业园区,5种工业产品已下线,3种产品即将下线,6个专业化园区正在谋划建设。这是张北县在工业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道路上快步前行的缩影,也是该县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细分产业
打造高端制造中心
在张北县城北部,是该县新建占地10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科创园,短短几个月,园区内的建设场景已变成紧锣密鼓的生产画面。海泰新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24小时抢抓生产,从硅片切割到光伏电池板下线仅用时几分钟,一辆辆大货车正出入园区,单晶硅太阳能板随车运往全国各地。汇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机器人车间内,设备生产线已调试完毕,第一台智能清洗机器人即将下线。“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光伏面板清洗机器人,机器人用‘毛刷’可以清理掉光伏组件表面的浮灰、污垢,提高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正式投产后,一天可生产30台机器人,每台售价1万到3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秦晓晨描绘着“清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企业的发展远景。中和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内,员工们正在组装用于集成电路的清洗设备,该公司生产的张北第一台半导体生产化学品供应中央主机于2023年6月下线,也是园区首个下线的工业产品。
一个以电子信息类产品为主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已经建成,全负荷投产运行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税收将超3亿元。
在电子信息科创园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张北AI未来数字产业园,今年,该园区将以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投入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中,成为张北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地标”。
“储能电池制造产业园、西麦精深加工产业园等6个专业化园区正在谋划建设,这些园区未来将成为张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张北县委书记李鹏举说。
主导领跑
聚焦上下规模发展
近年来,“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照亮雄安的夜”很受关注,集聚新能源利用优势,张北成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国家“东数西算”8个算力枢纽节点中京津冀的起步区。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新能源、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全县两大重点主导产业。2023年,张北新能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如何做强主导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改变以往分散生产的状态,张北县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顶层设计,推进专业化园区集群式发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优势。
电子信息科创园内,“光伏面板”与“面板清洗机器人”生产车间相邻,为新能源产业助力;集成电路清洗设备和循环再制造服务器生产企业“相聚”,为大数据产业聚能。“助力聚能”外,一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也正逐步推进。
“张北造”拢指成拳、蓄能已发,一批成熟的装备制造业也在扩模提质。总投资20亿元的艾朗千亩风电叶片制造园区,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已成熟投产,2023年,新建成了两条坝上单体建设长度最长的风电叶片生产线。
包含艾朗叶片、运达风电等企业在内,张北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一个集发、储、输、用、检测、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条在张北已经形成。
“三真四快”
打造先进制造中心
“2023年8月初决定入驻电子信息科创园,从设备导入、调试到产品下线用时不到一个月,这个效率在同行业中是很少见的。”海泰新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光启说。除了海泰新能外,中和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从入驻到投产仅用半年时间;艾朗风电大兆瓦级风电叶片投资扩建项目,2023年3月26日奠基,当年9月底全部竣工,一年内建成了全县第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园区。
“我们以‘真想让来、真想让落、真想让好’的‘三真’态度,以‘快建、快引、快落、快批’的‘四快’效率,为企业协调相关县直部门,缩短项目审批时限,推进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将立项到开工控制在3个审批环节。”张北县工信局副局长胡海说。
为吸引企业入驻,2023年,张北县还制定了《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招商引资项目专项优惠办法》,充分发挥新能源指标优势,引进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或生产性项目可配套实施5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同时,为保证企业引进来、留下去,张北县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出台10条“硬措施”,进一步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