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均诞生于河北。近年来,河北工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先进钢铁、高端装备、绿色化工、健康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九大产业为主导并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涌现出河钢集团、长城汽车、中信戴卡、中车唐山、保变电气、石药集团、君乐宝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安平丝网、清河羊绒、高阳毛巾、平乡童车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钢材、平板玻璃、维生素C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1,轻型轮毂市场占有率世界第1,焊接机器人等多项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领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河北,亲自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河北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奋进、顽强拼搏,抓运行稳增长、抓创新增动能、抓投资上项目、抓协同强链条、抓转型优结构,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经济总量大增速快。河北拥有工业4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的40个,覆盖率达到97.6%。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968.7亿元,占全省GDP的31.8%,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25.9%。完成工业税收2191.4亿元,同比增长21.8%,占全省税收44.2%。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51584.8亿元,排名全国第6,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排名全国第9,增速和位次均创十年来最好水平。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成效明显。坚决去产能,“十三五”以来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约8200万吨、焦化产能约30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约5000万重量箱、水泥产能约1200万吨,炼钢产能由峰值的3.2亿吨减至现役装备的1.99亿吨,高耗能产业产能产量得到有效控制。出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支持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2023年的21.4%。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行动,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2023年九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
——产业数字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29个,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企业30759家,上云企业超9.3万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7%,排名全国第4,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24.8%,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1。建设5G基站近18万个,总量排名全国第7,石家庄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张家口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河北被列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省、首批工业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试点省,工业信息安全发展指数76.34分,排名全国第1。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制定工业领域及钢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河北工业碳达峰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深入推动河北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制造全过程绿色化,构建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36家、排名全国第7,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5家、排名全国第10,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15个、排名全国第3。率先开展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培育创建工作,累计培育无废园区4家、无废企业45家。持续推进工业节能节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20年的15.7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2.0立方米,工业用水效率排名全国第6,近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2%,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持续优化。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万家。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累计组建318个“小巨人”科技特派团“一对一”驻企服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591家,高新技术企业1.41万家,国家“小巨人”企业38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入围202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3家、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36家,均排名全国第5。2023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836.2万户,实现增加值27626.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2.9%,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64.3%。
网站地图主办: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制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信息宣传中心
联系电话:0311-87908738邮编:050071
备案编号:冀ICP备05003376号-14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777号